【新闻背景】 这是一起扑朔迷离又蹊跷诡异的公共事件。据央视报道,5日,内蒙古游客董立文和妻子在华山被人捅伤一案告破,但受害人称从未见到过投案的两名嫌疑人。陕西省华阴市警方对此承认工作上存在失误。(10月7日《北京晨报》)
事关真相与正义的时候,最该严谨慎重的当地警方却以“存在失误”一笑而过:嫌疑人在、受害者在,不经指认却匆忙结案,言之凿凿盖棺定论,这种不可能出现的“失误”难免令人浮想联翩,也无怪乎新华社三问“华山捅人事件”:第一,从游客群殴到黄牛党倒票闹事,为何事件前后说法不一?第二,在没有对当事人、目击证人充分取证情况下,为何急于下结论?第三,华山景区管理到底存在哪些致命问题?
这些问题说到底,是公众最怕的那个问题:公权有无任意捏造事实、歪曲真相的嫌疑?
光天化日下的公共事件,参与或旁观者众多,疑惑也很多。有些疑惑已经直指官方说法的可信度,譬如笃定的嫌犯所说事实竟然与诸多在场人“所经历的严重不符”,再譬如诸多游客对当时警方的表现多有诟病或质疑……
最有趣的是,本该一目了然的关键性视频监控,却因为说法多端而隐匿不见:景区方面说,现场没有摄像头;而警方却说,之所以确定嫌疑人,除了调查走访外还调取了监控录像;再往前,新华社去年8月曾发布消息,华山景区安装119个可360度旋转的摄像头,以确保景区旅行安全。这神奇的摄像头,真是“说它在,不在也在;说它不在,在也不在”。而景区的说法更是超然若仙:刀伤游客是游客冲突所致,班车不能正常运行是游客封堵入口造成,诸如此类,一概与己无关。
真相被发掘如此艰难,甚至坊间遍传“掉包”之说,那么,此时能不能给出一个经得起推敲与质疑的说法,恐怕不仅事关游客的权益,更关乎景区运营中的某些潜规则或硬伤——而若不能借此顺藤摸瓜、将诸多不堪与龌龊晾晒在阳光下,则下一个黄金周,难保不会有新的游客倒在“华山论刀”之下。
令人纠结的是:“华山论刀”,真相还要经历多少个来回呢?也许警方的说法确是事实,但公职部门的责任,不仅在于告知事实,更要在履行告知义务的时候平息民怨、疏解疑问,以理性而谦抑的姿态,构建权力之公信。
这起刑事案件之所以成了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显然不是公众对斗殴事件的窥私欲使然,而是在景点“傲慢与偏见”的背景下,反思门票经济与景点生态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