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杯酒释兵权 (资料图片) |
|
石守信能征善战,是北宋开国元勋,却因功高震主,被宋太祖赵匡胤一杯酒释了兵权。于是,他从33岁开始收敛锋芒,一门心思聚财崇佛,终于使皇帝对他很放心。这样一来,虽说半世英名难保全,但身家性命总算无虞了。
在今孟津县常袋镇石碑凹村,有石守信家族墓地,只是这位千古名将的墓因无地面遗存,已经难以找到。
能征善战
石守信是一代名将,与宋太祖赵匡胤关系密切,两人曾是肝胆相照的好哥们儿。在赵匡胤登基的过程中,石守信发挥过关键作用,居功至伟,因此位列北宋开国元勋之首。
宋史记载,石守信是浚(音xùn)仪(今河南开封一带)人,出生于唐末的公元928年,比赵匡胤小一岁,在军中长期担任赵匡胤的副手。鉴于这位名将在北宋开国后就基本被“闲置”,只能埋头敛财祈福,空有一身功夫无处使,我在这里就多讲几句他的打仗经历,让大家对“战神”的成长过程有所了解。
五代后汉时,青年石守信和赵匡胤一起,在很有军事才能的枢密使郭威帐下效力。公元951年初,郭威取后汉而代之,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立了后周政权,24岁的石守信被提拔为禁军亲卫都虞侯。公元954年,郭威去世,其养子柴荣即位,就是周世宗。北汉割据势力趁周世宗即位不久,人心不稳,联合契丹发动了高平之战,要给后周致命一击。在这场关系后周存亡的重要战役中,胆识过人的周世宗亲自出阵,鼓舞士气,力挽败局,加上赵匡胤等人骁勇善战,最终大获全胜,石守信也以功升任亲卫左第一军都指挥使,回朝后又升任殿前司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
公元956年正月,周世宗与赵匡胤一起征伐南唐,石守信担任先锋。两年后,南唐抵挡不住,被迫割地求和,石守信又以功升任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成为殿前司禁军主力的指挥官。公元959年,后周北上攻打辽国时,殿前都虞侯石守信担任陆路副都部署,已成为后周的主要将领之一。当年六月,赵匡胤接任殿前都点检时,石守信又接替赵匡胤担任了殿前都指挥使。
自高平之战后,周世宗励精图治,招募天下壮士,对禁军进行整编,使其作战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时提拔了一批战功卓著、有胆有识的将领。赵匡胤、石守信等人忠心耿耿为后周效力,深得周世宗信任,得以身居要职,掌管最精锐的禁军。
史书评价,周世宗柴荣“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他的愿望是为君30年,“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如果真是这样,便可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可惜,天不遂人愿,公元959年夏,这位39岁的杰出的政治家含恨病逝,在位还不到6年。
周世宗死后,他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了位,就是恭帝。恭帝年幼,朝政由符太后主持,这下,再也没人能够驾驭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
开国元勋
赵匡胤掌握军权多年,与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结为“义社十兄弟”,拉拢了一批重要将领,加上帐下的弟弟赵光义、谋士赵普等,他的羽翼早已丰满。只是周世宗有雄才大略,对他恩遇有加,他才安心效命。如今,所效命的人已不在,赵匡胤决定废掉幼主,自己当皇帝了。不过,大家都是仁义之人,事情不能做得太露骨,他需要导演一出“禅让”的戏。
北宋开国,兵不血刃,从策划行动到黄袍加身,只用了短短数天时间,确实富有戏剧性。
那是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后周君臣正在热热闹闹地过大年,突然接到镇、定二州刺史急报:契丹与北汉联军又来犯境,朝廷赶快出兵御敌!宰相范质仓促之下,不辨消息真伪,即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宿卫禁军前去抗击。赵匡胤声称兵少将寡,不能出战,从朝廷那里要来最高军权后,才开始部署行动。他安排高怀德等大将随军出征,石守信等能征善战的亲信则留在京师另有重用。
正月初三早上,赵匡胤正式带兵出城,要去抗击传说中的入侵者。大军向东北方向进发,直到太阳落山才走出20公里,到达离京师不远的陈桥驿(今封丘东南陈桥镇),就地驻扎下来。赵光义等人忙活了大半夜,又是策反,又是散谣,第二天天不亮,军队就哗变了!将士们强烈要求赵匡胤登基称帝,并将准备好的一袭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
赵匡胤很有演戏天赋,他假装酒醉初醒,诸事不知,无奈地说:“你们贪图富贵,非要立我为天子,那就得听我的话,不然,我可不当这个皇帝!”大家一听,纷纷表示“唯命是听”。于是,赵匡胤宣布了几条纪律,要求众人善待后周的太后、小皇帝和官员们,不得惊扰百姓,然后便掉转马头,率队伍回京。
此时,负责内应的禁军将领石守信也没闲着。他前期已进行了充分准备,现在轻而易举就控制了京城局势,并在城中散布赵匡胤应该当天子的言论,部署“将士环列待旦”,只待大军一到,便打开城门迎接。君弱臣强,年幼的恭帝除了“禅位”,还能怎样呢?就这样,赵匡胤兵不血刃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王朝,仍定都开封,并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
作为赵匡胤的密友、亲信和结义兄弟,石守信在整个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居功至伟。因此,赵匡胤登基成为宋太祖后,将他列在六位“翊戴功臣”(即主要开国元勋)之首,并升其为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
至此,33岁的石守信手握兵权,备受宠信,人生即将达到顶峰。
兵权被释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混乱的大分裂时期,王朝如走马灯般轮换,谁拥有兵马,谁就可以当天子。当时与宋王朝同时存在的,还有后蜀、南汉、南唐、北汉等割据势力。赵匡胤登基伊始,就面临着如何实现统一的问题。
可是,还没等他对外采取行动,内部就有人对他先发难了。由于不服赵匡胤使用“非正常手段”当皇帝,公元960年四月和九月,潞州节度使李筠、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反宋。危难之时,赵匡胤没有多想,直接委派最可靠的好哥们儿石守信为主帅,率军前去征讨,自己也亲往督战,叛乱很快被平。石守信又因战功升职,先加同平章事为使相,次年又升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统领皇帝的侍卫亲军。多年来,石守信一向对义兄忠心耿耿、肝胆相照,他大概没想到,他也有功高震主的一天,义兄也会对他心生忌惮。
当了皇帝的赵匡胤,心态与以前不一样了。他害怕有朝一日,这位能力超群的义弟也会被人黄袍加身,取代自己。还有好几位开国元勋,个个手握重兵,令他难以安眠,可如果杀了他们,他又于心不忍。怎么办?
这时,“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告诉焦虑不安的宋太祖,不妨如此如此。于是,公元961年七月的一日,赵匡胤宴请诸将,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
那天退朝后,赵匡胤留下石守信、高怀德等几个老部下喝酒。酒至半酣,他忽然屏退左右,开始大倒苦水:“如果不是诸位,我也到不了今天这个位置。可是,现在我身为天子,却不如当节度使时快乐,经常整夜都睡不安稳啊!”石守信等人一听,忙问缘故。赵匡胤说:“这不明摆着吗?这个位置谁不想坐!”众人大惊失色,赶紧叩首:“陛下何出此言?如今天命已定,谁还敢有异心!”赵匡胤见火候差不多了,终于将最想说的话抛了出来:“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意思是说,人都想要富贵,如果有一天,部下要对你们黄袍加身,你们尽管不想造反,还由得了你们自己吗?
这下,石守信等人终于猜出了皇帝的心思,不由得跪地涕泣,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赵匡胤给众人指了一条明路:“人生短暂,大家不如多积金银,买田宅留给子孙,每天歌舞享乐以终天年,君臣之间也无猜嫌,岂不更好?”众人一听,称谢不已,第二天都称病辞了职。
石守信交出兵权后,专任天平军节度使,出镇郓(音yùn)州(今山东东平)。赵匡胤也说到做到,给了他极为丰厚的赏赐,让他专心“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