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看,这就是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第一人莫言的诗和字。 |
|
白云山头白云飞,风吹林表涛喧豗。可有灵猿来献寿,玉盘珍馐玛瑙杯。
注:喧豗(huī):喧闹。馐(xiū):滋味好的食物。 | |
如果你去过嵩县白云山,是否留意到图中这首诗?你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吗?近日,记者了解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曾为我市嵩县白云山景区题诗,称赞它的美景。而莫言此诗的原迹已被刻在青石之上,立于白云山森林氧吧的石刻群中。再去白云山,可别忘了看看它。
提到这首诗的来历,嵩县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孙宗杰昨天告诉记者:“白云山是一个生态景区,2005年借助‘中国最美的地方’全国评选,我们开始全面提升景区软硬件环境。2005年6月,我们策划让包括王蒙、阎连科、莫言、余华在内的40余位国内外知名文学家、书法家、汉学家为白云山题刻,建设文化石刻林,供游客观摩欣赏,以此增加景区的文化氛围。”
据了解,2006年10月23日,白云山景区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正式评为“中国最美的地方”。
“我们原本希望莫言来白云山景区旅游采风,为白云山题词助兴,经过联系后,得知当时他正在潜心创作,没法亲自来。不过,我们了解到,嵩县籍著名作家阎连科先生和莫言是好朋友。”孙宗杰告诉记者,“2001年,阎连科曾邀请莫言来他的老家嵩县游玩,莫言对嵩县秀丽的风景和风土人情印象颇深,称赞阎连科有一个很好的创作基地。”
2005年6月12日,孙宗杰和同事带着白云山的画册及光盘来到北京。6月14日,阎连科带他们来到莫言在北京的住处。
据阎连科介绍,当时他向莫言介绍来意后,莫言饶有兴趣地翻看了白云山景区画册,随后沉吟片刻,拿起钢笔,便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了这首诗,口里还念叨着:“请连科老弟多指正啊!”
诗求回来了,大家经过商量后决定,从距离白云山百里外的石场村(即现在的石头部落)运来40余块大青石,将王蒙、莫言、牛汉等40余人为白云山题的字、词分别刻在青石上。这样一来,这些文字不仅可以长久保留,而且更方便游客近距离欣赏名家真迹。2005年7月下旬,石刻群完成,而莫言的原稿则被收藏于嵩县县委机要室。
莫言获奖后,恰逢周末,在导游的介绍下,游客们纷纷在这块石头前合影留念:“没想到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字也写得这么好!”
山东推出莫言获奖纪念邮戳
记者从山东省邮政公司获悉,为祝贺和纪念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莫言家乡山东省高密市与济南市邮政局在第一时间推出纪念邮戳各一枚,供社会各界用邮和收藏。
莫言长篇小说将在俄出版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中国籍作家莫言的两部作品《酒国》、《丰乳肥臀》今年年底前将在俄罗斯出版。
俄罗斯圣彼得堡阿姆佛拉出版社目前正为出版《酒国》作准备。出版社主编纳扎罗夫认为,这部作品在形式上很传统,但又有一些神话般的内核。
(均据新华社)
延伸阅读
莫言作品确定将收录入高中语文选修课程
□据 《京华时报》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关莫言作品是否该入选中学生教材的话题引起热议。记者从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了解到,目前该社已经确定将莫言作品收录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
语文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组张夏放称,该社目前正在编写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为短篇小说选读,作为语文教材的配套读本。这两天,刚刚确定了该教材收录的40篇作品书录,中外作品各20篇。莫言的《透明的红萝卜》也被确定收录。
张夏放称,莫言作品的入选和他这次获得诺奖有关系,因为莫言这次得奖是中国文学界的大好事,将被载入历史,对于中学生来说也有了解其作品的需要。他透露,明年春季该读本就有望进入校园。
张夏放说,由于《透明的红萝卜》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去描写的,在心理上和中学生更贴近,中学生理解的难度会相对低一点儿。莫言通过《透明的红萝卜》里描写的那个没有姓名的黑孩子来诉说他少年时代吃过的苦,生活环境的寂寞荒凉,无人理睬却又耽于幻想的那一段时光。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李敬泽认为,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大都充满诗意,能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很适合中学生阅读。他说:“比如《透明的红萝卜》学生看就非常好,文字很绚丽,能让十几岁的年轻人体会到中国文字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