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今天大家都非常迷信支架,崇拜搭桥。它对急性心肌梗死非常有效,但根据现在的统计资料,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在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说。此前,全国政协委员董协良曾表示,安装一个心脏支架,患者要支付比出厂价格高数倍甚至十几倍的钱。(10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一方面,《中国心血管病2009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病人至少有2.3亿,高血压患者两亿,脑卒中患者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00万,心力衰竭患者420万,先心病患者200万,平均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两个人患心血管病。
另一方面,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万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到岸价不过6000元,到了医院便成了3.8万元。
遗憾的是,患者在“保命”的基本诉求下,很难有理性申诉或维权的能力;而院方及操刀者基于利益同盟的关系,也未必会对康复的结果作出“性价比高”的考量。
更关键的是,在要不要搭桥、该不该手术的问题上,基本是医疗单位决定,普通患者只能乖乖掏钱。别说手术合理性的监管与追问,就算在滥用的支架手术面前,我们有选择价廉物美的医疗器械的权利吗?
权力也好,医术也罢,任何力量不受制约,自然会成为寻租或自肥的手段。心脏支架上的猫腻,不过是医疗领域的乱象之一罢了,在这个失衡的供求关系上,在这个封闭的交易市场里,监管者一旦“打瞌睡”或沦为“稻草人”,看病贵就必然成为一枚迟早要引爆的炸弹,被投向患者的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