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白鹿原》电影火了陈忠实的原著,一个诺贝尔文学奖火了莫言的小说——莫言所有作品几乎被抢购一空,但未必会火了他的电影。
电影和小说的关系很奇妙。小说《白鹿原》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被搬上银幕后,电影的优劣虽然备受争议,但电影和小说还是做到了相得益彰,基本上实现“双赢”:看了电影不满意的会去找小说看,看了小说不过瘾的会再去看看电影。但莫言的小说恐怕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虽然某文化行业研究员预测“莫言著作将引起更多影视制作者的关注”,但影视公司有不同看法,因为要将莫言小说中的“魔幻现实”变成银幕上的“现实魔化”绝非易事。有例为证,迄今为止,“虽然由莫言多部作品改编的电影取得了业界认可,但这些电影除了《红高粱》形成经典效应,此后的几部影片几乎都票房惨淡”。
将名著搬上银幕是为了更好地展示名著的风采,但有的作品适合拍电影,有的作品要是拍成电影则难度相当大。何况在当今追名逐利的影视圈,投资者是否有勇气为了艺术冒险?更何况莫言是个很珍视自己作品的作家,将自己的宝贝随便交给别人也不会太放心吧?
如果是这样就无需强求,仔细研读其作品就够了。至于电影,拍不成就先不拍。
有些钱,赚不成就先不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