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雨丝横斜,趁着天还没黑,撑一把伞走进龙门石窟,顺着台阶,不疾不徐地依次走过宾阳三洞、摩崖三佛龛、万佛洞、莲花洞、奉先寺……
天幕渐渐合拢,走至伊河的东岸,站在观礼台上,远远地望着西山。一座山,一点点地亮了起来,先是石壁上星罗棋布的石窟里微光闪闪,而后射灯开始璀璨地旋转,随后,龙门山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呈现出波浪状的光芒,伊河两岸的彩灯,于寂然中蓦地华彩绽放。
夜风、雨丝、灯光,伴着淙淙伊水,像小夜曲般柔和。夜晚的龙门不再是寂寞石壁听雨声,灯光缥缈了水光山色,石壁上的洞窟是闪闪发亮的星,而卢舍那便是众星环绕的佛,泛着绿光的丛林是无边无际的海,如佛在普度众生。水光山色相融相映,变幻无穷,景象蔚为壮观。
灯火阑珊中的奉先寺,崖壁群雕更加栩栩如生。卢舍那身披红色袈裟,气度非凡,阿难和迦叶分侍两旁,天王昂首托着宝塔,威风凛凛。大佛脚下,绽放着一朵朵伞花,那是雨中观佛的人在佛像前驻足。雨中礼佛,虔诚以对,宗教信仰有时真的使人变得深刻。
在这雨声灯影里,我想起过往,岁月的风雨剥落了石窟的外表,却无法改变它的本质。这里曾是佛教圣地,却经历了历史上三次灭佛运动,即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其后又遭大规模破坏和盗凿,造成了现在龙门石窟群雕的残缺。然而,在这明明灭灭之间,佛,一直在。
佛像也是有记忆的吗?经过漫长的等待和重重的磨难,它们终于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这明灭的灯火之间,佛一直在,龙门山和香山依旧对峙两岸,伊河水依旧川流不息。此时,半山的峭壁上,香山寺的钟声依然响起,白居易的墓冢旁草木葳蕤,诗廊长伴,不知道他在此度过的十六年里,在雾笼伊水、钟声悠扬的情境里,饮下了几多酒,写下了几多轻灵隽永的诗句。
夜雨簌簌,芳草萋萋,凉风扑面,光晕四下弥漫,让人目眩神迷。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黑夜也无法掩盖美的存在,有些东西永远毁不掉、移不走,正如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正如卢舍那的微笑,正如密如蜂房的窟龛。千百年来,那些伤痕所在,那些风雨沧桑,让龙门石窟在时光里呈现出另一种美。
世事本无圆满,残缺本身反而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