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载成老人和梁春秀老人在看本报的相关报道。 |
|
核心提示
18日,本报A14版《长眠何处今已知 亲人祭奠会有时》一文见报后,引起读者广泛关注。烈士生前的亲戚、朋友,甚至仅有几面之缘的同学都纷纷致电本报,他们说:“我们不为别的,就为帮烈士找到家,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藏光耀烈士】
他曾是学校的文艺骨干 演的“二流子”惟妙惟肖
“我认识藏光耀,他和我同村,又曾在同一所学校上过学。”18日上午,家住纱厂北路26号院的郑铁老人是第一个拨通本报热线为烈士找家的人。
郑铁老人今年74岁,偃师市城关镇窑头村人。
郑铁老人说,现在的城关镇原先叫槐庙镇,镇里有一所小学,名叫槐庙小学,当地人简称该学校为“槐小”。
“槐小”的名气很大,是当时偃师地区较具规模的学校。当年,郑铁只有12岁,她依稀记得学校文艺会演时,一个扮演“二流子”的学长名叫藏光耀。
“在我的印象中,他个子很高,眼睛不大,是学校的文艺骨干。”郑铁老人说,当时,藏光耀大概十六七岁的样子,在学校比较活跃,大大小小的演出总能见到他的身影。
偃师民政部门查询后表示 当地有位烈士叫“臧广尧”
由于住在同一个村子,放学后郑铁和藏光耀经常一起顺着铁路回家。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郑铁在上学的路上经常看到很多年轻人骑着大马、戴着红花去参军,藏光耀就是其中一个。
战争结束前,同村另一名赴朝参战的军人负伤后复员回家,大家才知道那个把“二流子”演得惟妙惟肖的藏光耀,已经牺牲了……
谈起这些陈年往事,郑铁老人感慨不已:“他演戏时的唱词,直到现在我还能想起来。一转眼,60多年过去了。”她说,藏光耀是为国家和人民捐躯的,很了不起,希望他的在天之灵能够安息。
18日上午,得到郑铁老人提供的消息后,我们立刻与偃师市民政局优抚科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一名姓张的工作人员查询资料后表示,城关镇窑头村确实有一位烈士,但登记的名字叫“臧广尧”。
截至记者发稿时,工作人员没有找到“臧广尧”烈士的家属。
【田志英烈士】
当年他连家都没回,直接在学校参军上了前线
“闺女看到报纸后回来问我田志英是谁,我说那是你三伯呀!她的眼泪立刻就流了下来。”18日下午,记者来到洛龙区关林镇车圪垱村五组,田志英烈士的弟媳梁春秀一见到我们,就打开了话匣子。
梁春秀表示,虽然自己和闺女都没见过田志英,但看到本报报道后,特别是看到“田志英”三个字后,那浓浓的亲情还是猛然涌上了心头。
梁春秀说,田志英小名叫田广太,在田家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田志英参军时,她还没嫁入田家,关于这个“三哥”的事,她都是从婆婆那里听来的。
“他连家都没回,直接在学校参军上了前线。”田志英的二哥,83岁的田载成老人得知我们到来后,从家中赶了过来。
将老三迁葬回老家,是其母生前最大的心愿
大家围坐在梁春秀家的院子中,田载成老人打开了封存了60多年的记忆。老人眼里含着泪,指指院子说:“广太就是在这里出生的。”
提起自己的三弟,最令田载成老人惋惜的是田志英没有留下后代。田载成老人说,结婚4个月后,三弟就回到了宝丰的学校。参军前,三弟只给家里写了一封信,没有回家看上一眼。
从那以后,田家人每天都盼着田志英回家,最后传来的,却是田志英在东北牺牲的噩耗。田志英的母亲拿到民政部门发放的军烈属证明时,哭成了泪人……
田载成老人说,从那时开始,把弟弟迁葬回老家成了母亲最大的心愿。
然而,当时田家很贫困,根本没有经济能力到东北为弟弟办理迁葬。随着时间的推移,田载成老人的父母、大哥和四弟相继离开了人世。母亲一直珍藏的军烈属证明,田载成老人也找不到了。
老人只是依稀记得,军烈属证明上说三弟的墓在东北,但具体在哪里他也记不清楚了……
直到看到本报的报道,田载成老人才终于确定,三弟葬在了辽宁锦州!
讲述时,田载成老人一直在流泪。他说,让三弟魂归故里,曾是母亲最大的心愿,也是自己最大的心愿。讲到这里,老人几近失声地哭喊起来:“三弟,我要去看你,我要把你背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