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监视真不爽”
彭健(化名)是一名高中生,他把妈妈加为QQ好友,按照他的预想,妈妈最多也就用QQ聊个天,是不会进入他的空间看日志和相册的。于是,他大胆放心地在空间里写日志,抒发情感。令他想不到的是,妈妈竟然会进他的QQ空间了,还通过网友留言进入网友的空间。起初,彭健认为妈妈只是好奇,才到他的QQ空间里看看。有一段时间,彭健的情绪比较低落,个性签名改为“潮湿的天气潮湿的心”。那几天,妈妈对彭健呵护有加,还时不时问他:“儿子你最近心情是不是不好?”彭健当即否认,妈妈反问他:“你的QQ个性签名不是说心情潮湿吗?”彭健张了张嘴欲言又止,忍了又忍把想质问妈妈的话咽了回去。
之后,凡是在彭健QQ空间里留言的网友,他妈妈都要进入对方的空间里看看,而且还对网友们逐一分析,告诉彭健哪些网友能交,哪些网友最好不来往。
彭健当时就晕了,妈妈不光看了他的空间,连网友的空间也关注。当天晚上彭健把妈妈拉入QQ黑名单,个性签名改为“被人监视真不爽”。
父女网上来过招
在我市某事业单位工作的郭树(化名)从来没想到自己年近五十还能熟练使用QQ和微博,而这背后的动力就是他想通过微博和QQ空间来了解女儿。
郭树的女儿今年读初二,正处于叛逆期,和父母说不了两句话就开始吵架。郭树和妻子很想知道女儿都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平日和哪些朋友在一起玩,显然这些女儿是不会告诉他们的。郭树说:“你不告诉我,我就从你的QQ和微博入手。”他向办公室的小年轻请教如何申请QQ号和微博,为了能熟练掌握其功能,连续研究了几个晚上。郭树偷偷获取了女儿的QQ号,每天都要到她的空间浏览一下,密切关注她的动向。当郭树发现女儿好像有早恋的苗头时,就忍不住旁敲侧击提醒女儿:“要用心学习,不该想的不想,不该做的事不做,早恋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郭树的女儿一听,就知道是爸爸偷偷浏览她的QQ空间了,当即就和他吵了一架。过后,郭树的女儿换用另外一个QQ号,并且大部分时间都用手机登录QQ,以免被爸爸知道新的QQ号。
“自留地”里“撒点儿野”
曾几何时,父母为了了解孩子,私拆孩子的信件、偷看孩子的日记。如今,家长希望通过浏览孩子的微博和QQ空间来了解他们。然而,家长们可曾想过,利用这种方法能否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市二中政教处副主任张守明曾经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家长浏览你们的QQ空间和微博吗”?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喜欢”,原因是“那是我们的空间和微博”。只有少数几个住校生回答“喜欢”,原因是与家长联系方便。
这样的回答难免会让家长产生失落的情绪,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都是孩子,但是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希望拥有自己的话语权,想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QQ和微博是人们表达自我和与人交往的载体,给孩子提供了宣泄情绪的平台,可以说QQ空间和微博是他们的一块“自留地”,在这里他们可以口无遮拦、无须顾忌太多,与网友们交流是相互平等的,对喜欢的网友就聊天,对不喜欢的就拉入黑名单。有烦心的事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倾诉,有高兴的事写在日志或微博里,与网友和朋友们一起分享快乐。心情不好时,在空间里适当宣泄,或许烦恼会随网友诙谐调侃的语言而烟消云散。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而且能提高他们独立判断事物的能力。
张守明说,孩子上学有老师们看着,放学回家有家长看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越来越小,请家长们给孩子留一些空间,不妨让孩子在他们的“自留地”里“撒点儿野”。
放手未必不是爱
王爱民(化名)今年49岁,儿子读高二,他与儿子的关系非常融洽,儿子有什么事都会向他诉说。当儿子邀请他加为QQ好友时,他非常高兴,可当他看过儿子的QQ空间后,发现儿子长大了,他和同学们有自己的世界和共同语言,自己很难插上话。于是,王爱民一直保持沉默,直到有一天他主动要求儿子把他从QQ好友中删除。
西工区西下池小学校长李艳丽表示,家长要经孩子同意后,再浏览孩子的QQ空间或微博,否则不要轻易浏览孩子的QQ空间和微博。一旦被孩子发现后,对家长设置了权限或者使用另外的QQ号,意味着他们对家长关上了自己的心门。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家长无法了解孩子,想通过QQ或微博在虚拟世界里了解孩子,那是一件不太现实的事情。与其这样,家长不如做好自己的事,不必每天关注孩子的QQ空间和微博。
世界上许多的爱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家长早一天放手,孩子就能早一天独立,也就能早一天成才。
倾听是一种高尚的教育
周日,去朋友家小坐,见朋友正蹲在8岁的小女儿园园面前,耐心地听她讲着什么。
过了好一会儿,朋友才抽出身来招待我。我问她们母女俩刚才在聊什么,朋友说,她在听女儿聊交友的事。原来园园刚刚转到一所新学校,乍到新班级,在交友方面她有些不知所措。朋友细致地向女儿了解了班里的情况,然后又听了女儿关于交友的想法。最后,她才给女儿提出了交友的“建设性意见”。末了,朋友深有感触地说:现在的小孩子都很有思想,办事都有自己的“套路”,父母若是不了解他们的“套路”而瞎指挥,肯定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弄不好还会伤了孩子。
我很赞赏朋友的这种教育方法。从中,我也悟出了一个道理:倾听,也是一种高尚的教育。
谈到教育孩子,很多家长都能说出个“一二三”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犯了一个通病:对孩子颐指气使——语气里常含有“命令”的成分,行为上常含有“武断”的倾向。其结果常常是适得其反。究其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倾听孩子的心声。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想对孩子施教得法,“对症下药”,就必须了解孩子的所急、所盼、所恼、所忧。只有全面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孩子的心灵世界很广阔,他们的内心需要也多种多样。作为父母,必须蹲下身去,多与孩子促膝谈心,倾听他们的内心呼唤。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拿父母当朋友,从心里产生亲近感,真心接受父母,进而乐于对父母讲真话、讲实话。那种不问青红皂白、高高在上的“长者之尊”式教育,不但不会使父母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弄不好还会激起孩子的反感甚至是叛逆情绪。
孩子作为生命个体,是需要尊重的,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里,倾听,则是对孩子的一种无声的尊重教育。这种教育,如春风滋润孩子的心田,使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父母也可在倾听中,走近孩子、了解孩子,进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倾听是一笔投资,在家庭教育的“储蓄”中,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丰厚回报! (刘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