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东西看似普通却又不普通,65岁的西关人朱新萍一直舍不得扔。
这件东西本身不值几个钱,可是经历了与人长期相处的岁月后,便有了浓浓的人情味儿。
这个小柜子是朱新萍的姥姥传下来的,柜子里藏的故事,就像朱新萍的姥姥一生的故事,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在朱新萍的记忆里,姥姥白白胖胖,面如银盆,眼如水杏,一副漂漂亮亮的富态模样。
那时,朱新萍的母亲在陕西上班,幼小的她跟着姥姥生活,从垂髫丫头一直到豆蔻年华。
姥姥床头的桌子上摆放着这个小小的储物柜,姥姥把那些稀罕物都搁在柜子里,包括她最爱吃的小月亮糖。
那个年代,小孩子能吃上一颗糖,便能高兴半天。朱新萍必须讨得姥姥开心,才能得到一颗糖的奖赏。那甜丝丝的味道,贯穿她一生的回忆,冲淡了她此后生活中的所有艰辛。
后来,朱新萍长大、出嫁,姥姥渐渐变老,在她模糊的泪眼中驾鹤西去。她把姥姥的小柜子带到了丈夫家,用来装作料。
这个柜子过去被塞在厨房的角落里,烟熏火燎,油漆剥落,还透着一股作料味儿;现在则被朱新萍的女儿刷洗干净,当作古董,摆放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朋友见了,都夸主人有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