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武昌实验小学,少先队的“几道杠”被统一的志愿者标识代替。(据《齐鲁晚报》) |
|
□据 《齐鲁晚报》
核心提示
在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一项旨在淡化小学生官本位思想的革新正在展开,学校少先队里98个大队长、中队长和队委被要求取下臂上代表身份的“二道杠”“三道杠”,代之以统一的志愿者标识,没有差别。
有人开始叫好,有人开始怀疑,当成人的世界已经在向幼儿园渗透时,一所小学能够幸免么?
1 志愿者也要竞争
“分到每个班的志愿者名额很有限,同学们都在积极争取,因为这也算是一种荣誉。”六年级D班的王思妮刚从一名大队委转成98名“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少先队志愿者”之一。
竞选一名少先队志愿者并不容易,要经过四道程序:本学期至少在社区或学校做过一件好事的同学可以自荐;班级对自荐的同学进行海选;各班选出的学生在全校进行公示,要求有简要的事迹材料;全校学生进行投票。除一年级新生外,全校学生都可以参与竞选,当选者由校长一一给他们佩戴徽章。
四年级学生王宇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他是中队委、班里的学习委员,长期以来,妈妈都鼓励他参加班里的竞选,“因为当班干部除了能帮老师分担工作,还能给同学服务”。
“如果以后初中的老师知道我在小学就是班干部,就会在选班干部时多考虑我,妈妈说,以后上高中读大学工作了也一样。”王宇说。
换上志愿者标识,王宇还领到了一项新任务:做讲解员,以后但凡有领导来视察,他就可能被派去解说校园文化。但他并没有忘记要在职务上继续升级,即使是志愿者,明年他也要“像大队长一样服务”,这是妈妈给他定的目标。
在两个多星期前的少先队志愿者选举中,许多家长一如既往地充当着孩子背后的帮手,就像以前帮孩子竞选班干部一样。
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家长作为家委会一员,执意要让孩子进入志愿者的行列,“今年没选上,明年再去选,志愿者也是种荣誉呀”。
2 服务与权力,区别在哪里
解下“三道杠”的别针,换上志愿者标识,王思妮还不太明白这种改变意味着什么,她只是觉得这个标识也“挺好看”。但走在校园里,她发现,“低年级的学生不再向她投来曾让她印象深刻的敬畏目光”,这让她有些失落。
但无论在少先队还是班级里,王思妮的工作还和以前一样,作为班长,她上课喊起立,维护班级秩序,行使班里最重要的权力。
想起刚戴上“三道杠”的那一刻,这个比同龄孩子思维更缜密的小姑娘还是激动得有些飘飘然。走出校门,有学生家长看到她说:“哇,三道杠!”她瞬间就有了一副“小大人”的神情,美滋滋地甩起马尾辫。在她印象里,“三道杠”比班长要“厉害”得多。
校长张基广很反感班级和少先队干部的“官化”,让学校里等级分明的“一道杠”“二道杠”“三道杠”变成志愿者,而且在外部标识上不加以区分,在他看来,无疑能直接遏制这种风气,并让孩子们从小培养志愿服务精神。
武昌实验小学少先队志愿者的产生要经过自荐、海选、投票等程序,这无疑是一项创新,虽然同样渗透了成人世界的风格。
武昌实验小学政教处主任徐仲读称,以前选拔少先队干部都是以学习成绩为标准,现在志愿者的评选由学生投票产生,看重的是孩子的特长、责任心、主动服务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统一的志愿者标识似乎让这些班干部加队长、队委“泯然众人矣”,但志愿者仍然是学校里的“稀缺品”,也是孩子们争先创优的目标。
王思妮说:“我们有58个班98个志愿者,平均每个班不超过两个,实际上一个班最多不超过四个,我们班有三个。我也是经过班级推荐,还作了演讲,最后经同学投票才好不容易当上的。”
98个志愿者绝大多数都是班干部和少先队干部,志愿服务的内容还不清晰,戴上志愿者标识,他们仍然脱离不了班(队)干部的身份。
在孩子们的心中,他们还不能区分“服务”和“权力”有什么根本性区别,很多人仍然向往“稀缺”的志愿者,并乐于听从父母的分析和指导。
徐仲读一再强调:“我们在改变,(通过当志愿者)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树立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校园‘小主人’的新观念。”
3 过程会很漫长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并不看好武昌实验小学取消“几道杠”的做法,“倡导小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很好,但不能取代少先队的标识,这是两码事”。
孙云晓说,少先队“几道杠”的本意是多一道杠就多一道责任,这是服务的岗位,而不是当官的岗位,要反对少先队中官本位的误导,只有强化其服务导向,执行严格的民主程序,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但遗憾的是,他调查发现,全国只有59%的少先队干部由民主选举产生,另一个数据则是全国90%以上的小学生有当班队干部的愿望。
按照校长张基广的想法,学校所有的少先队干部都应该由志愿者替代,而且志愿者还要吸纳更多的普通学生,而不是集中在一小撮班干部身上,最好是二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成为志愿者,“最好是校园处处都能见到志愿者的身影”。
“即使在校园里,去官本位、去功利化也将是个漫长的过程。”校长张基广说。
(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