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的李晓辉 |
|
核心提示
近日,记者在孟津县麻屯镇潘沟村,见到了已在这个偏远村子做了两年村支书的李晓辉,听他讲述他的爷爷李福栓、母亲赵秋芳在老家孟津县常袋镇土门村当村支书的故事,深切感受到了他们祖孙三代一心为群众办实事、谋幸福的朴素村官情。土门村的村民们说:“老李家出了三名村支书,个个都是好样的!”
爷爷李福栓:打井、修梯田,让大家吃饱了肚子
李晓辉出生于孟津县常袋镇土门村,他的爷爷李福栓是土门村的老支书。“爷爷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从小就是听着乡亲们念叨他的好长大的。”李晓辉说,爷爷已去世10多年了,土门村的乡亲们提起他仍赞不绝口。
20世纪70年代末,土门村成为一个新的行政村,当时村里一片混乱,李福栓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走马上任,成了土门村的第一任村支书。
上任后,李福栓靠公正、和善、亲近乡亲、以身作则在村里树立起威望,消除了村里的乱象后,他便开始带领群众打井、修梯田。
李晓辉的父亲回忆道,那时候李福栓吃住都在井上,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硬化了浇地用的水渠后,1983年,村里铺设了自来水管,土门村成为孟津县西部第一个吃上自来水的村子。在他的带领下,土门村“粮、棉、林、猪”四业连续几年发展良好。
土门村77岁的赵光灿说:“至今大家还经常念叨老支书李福栓,念叨他实心实意给群众办实事,让大家吃饱了肚子。”
母亲赵秋芳:办厂、带动外出就业,领大家致富
1985年,李福栓因健康原因不再任村支书,他的儿媳赵秋芳经常协助村里新的村支书,为村里的发展出谋划策。1996年3月,赵秋芳被选为土门村村支书,成为孟津县当时唯一的一名女村支书。
上任时,她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有的只是李福栓的一句叮咛:“咱是乡亲们选出来的,只有大公无私,才能在群众中有发言权;只有踏实为群众办事才能让大家记住你。”
赵秋芳一上任,便带领全村人建了3个砖厂。当年,土门村新增了40多台拖拉机,成了“拉砖”专业村,家家户户住上了新平房,土门村也被孟津县委、县政府授予“孟津县‘十佳’小康村”称号。
2006年,土门村砖厂关闭后,村党支部曾一度陷入迷茫中。“只有让乡亲们有事做,才能让大家富裕、幸福。”赵秋芳说,经过多次商讨动员,村里最终确定了“外出挣票子,回家建房子”的方针,给村民指明了致富路。
如今,赵秋芳抓住麻屯镇银溪湖现代设施农业与生态旅游项目及日本金鲤养殖项目建设的机遇,引导20多户村民购买打桩机,带动100多人外出就业,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也在附近企业实现了“不出家门进工厂”的梦想。
十几年来,赵秋芳努力去实现李福栓的嘱托: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而她也被村民记在心中:连续17年被推举为县、镇人大代表,2002年还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
李晓辉:像爷爷、母亲一样,为村民谋幸福
2003年,23岁的李晓辉大学毕业后,带着一腔热忱回到家乡工作。
2010年9月,孟津县公开选拔村支书。“我一直很想像爷爷、母亲一样,到基层为群众办些实事。”李晓辉说,他当时想都没想就报了名,通过考核后被派往麻屯镇较为偏远的潘沟村,担任该村村支书。
两年来,李晓辉和班子一起一心带领群众致富,为种植户担保农信社贷款30万元,带领群众发展大棚蔬菜100亩,种植樱桃400亩,成立了孟津县恒丰种植专业合作社,申报了“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
为改善整治村容村貌,李晓辉还带领党员干部集中整治村里的卫生状况,建立了卫生保洁制度,使潘沟村实现了亮化、绿化、美化,让村民生活得更加舒心惬意。今年年初,潘沟村还获得“市林业生态先进村”称号。
“李支书给村里安了摄像头,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变化。”潘沟村村民徐奎说,李晓辉任村支书后,每年春节都组织踩街文艺表演,在村里评比文明标兵户和致富能手,让大家有了自己的文化生活。
如今,李晓辉还会时常向母亲取经,学习基层管理经验,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作为党员的后代,他会沿着爷爷、母亲的足迹,融入群众中,为大家谋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