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范纯仁:名相之子复名相(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11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范纯仁:名相之子复名相(下)
□记者 张广英 文/图
范纯仁墓
    良好的家世加上自身的才华,使范纯仁深受神宗皇帝赏识。尽管他正直宽厚,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仍免不了被卷入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党争中,并因此多次遭受打击报复。哲宗年间,他以“器远任重,材周识明”而两度拜相,最终还是被贬出京。

    徽宗即位后,对年迈失明的范纯仁十分敬慕,愿“虚相位以待”。但范纯仁已无力应召,公元1101年正月初二,他在睡梦中去世,享年75岁,谥号“忠宣”。

    反对变法

    1067年,36岁的英宗去世,20岁的神宗即位。神宗锐意进取,起用大批人才,范纯仁也被举荐恢复了知谏院之职。

    在此之前,范纯仁曾向神宗进献《尚书解》,阐述自己对这部儒家经典的理解与诠释。神宗看后赞道:“卿善论事,宜为朕条解古今治乱可为鉴戒者。”于是,公元1069年,43岁的范纯仁除任职谏院外,还兼修起居注,就是伴随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举止,可见神宗对范纯仁是青睐有加的。

    神宗虽然年轻,却胸怀大志,他决意任用王安石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于是,轰轰烈烈的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开始了。

    变法之前,范纯仁和王安石的关系还不错。公元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进京时,范纯仁还觉得“儒者得用,是天下之幸”,并和众人一起为王安石庆贺。但随着变法的推行,范纯仁越来越失望,两人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当时,为按神宗的意图“速致太平”,王安石提出了“三不足”的口号,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显示其变法决心。但是,过于激进的改革措施招致不少人反对。如“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均输法一推出,苏轼、苏辙等人就担心会因为官府与百姓争利而产生弊端,要求罢黜。王安石大权在握,根本听不进反对意见,他将朝中追随自己的人提拔重用,对那些反对自己的官员则干脆罢免。

    范纯仁再次担任台谏官,深知这是“皇帝之耳目,朝廷之准绳”,“百职之中,其任最重”,做事十分尽心。他认为变法不能操之过急,否则会损害百姓利益,何况王安石如此党同伐异、急功近利,完全违背了儒家之道,因此上奏弹劾。不过,变法伊始,神宗不想让反对者的声音干扰王安石,就压下了范纯仁的奏章。范纯仁说:“我既为谏官,所言之事您又不听,那还要我干什么?”于是再次请辞。神宗无奈,只好把他换到了国子监。

    起初,王安石还想笼络范纯仁为己所用,被拒绝后恼羞成怒,请求神宗将范纯仁贬到偏地,重重责罚。神宗说:“他并无罪,还是去一个不错的地方吧!”遂命范纯仁去河中府(今山西蒲州)任职,从公元1069年到公元1084年,范纯仁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几年。

    朋而不党

    范纯仁深受父亲范仲淹的影响,除了为官坚持“先天下之忧而忧”,还遵循父亲“无怨恶于一人”的交友处世之道,无论何时何地,内心都光明磊落。在这方面,王安石就差了点儿,他把范纯仁贬到地方后,又屡欲加罪,幸亏范纯仁深得神宗信任,才躲过了一次次劫难。

    公元1085年三月,神宗去世,年仅10岁的哲宗即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司马光复出为相。这对范纯仁是好兆头,为啥?因为他与司马光关系太铁了!这俩人是莫逆之交,曾在洛阳一起成立“真率会”,轮流做东,来往密切,范纯仁的女儿还嫁给了司马光的侄儿司马宏,两家是姻亲。

    果然,司马光很快把范纯仁调到京师,当了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备位经筵。经筵官是皇帝的讲读之师,只有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才能胜任。程颐曾说:“天下之重,惟宰相与经筵。”当时哲宗年纪还小,每逢双日,范纯仁便为他讲祖宗宝训及治国之道,对哲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宰相。

    众所周知,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保守派”的中坚力量。因此,他任宰相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废新法,史称“元祐更化”。范纯仁与司马光一个阵营,高太后对他也很欣赏,将他一路升迁,公元1088年四月,更以其“器远任重,材周识明”而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官至宰相。但是,范纯仁对尽废新法的做法却不赞同。他曾力劝司马光,说新法已推行多年,其中的青苗法、雇役法等有助于北宋富国强兵,不宜骤然废除,“去基太甚者可也”,以免伤害百姓利益。

    然而,这番苦口婆心的劝说,司马光根本听不进去。范纯仁无奈叹道:“是使人不得言尔。若欲媚公以为容悦,合如少年合安石以速富贵哉。”当年不愿依附王安石,如今不肯苟同司马光,使范纯仁在遭“革新派”迫害之后,又受到“保守派”的攻击。公元1089年,在北宋最大的文字狱“车盖亭诗案”中,他坚持为曾经压制过自己的蔡确说话,终于被罢相,出知颍昌府(今许昌),后又徙知太原(今太原)、河南(今洛阳)二府。

    忠恕一生

    对每次贬谪,范纯仁都安之若素,不管到哪个地方任职,都注重教化,造福百姓,政绩斐然。公元1093年七月,高太后病重,自知时日无多,她放心不下年轻的哲宗,便召回范纯仁再次拜相。

    然而,范纯仁在朝中的日子并不好过。司马光于公元1086年去世,亲政后的哲宗起用王安石的铁杆追随者章惇为相,开始对“保守派”大肆报复。公元1094年,范纯仁再次被放外任。也许是哲宗尚念师生之情,对范纯仁手下留情,公元1097年将其贬至永州(今湖南零陵),在被贬诸人中算是待遇较好的。

    不过,范纯仁已是71岁的老人,且双目失明。他劝家人对逆境泰然处之,不必对章惇耿耿于怀,但自己心里也不知道,究竟还有没有北归的一天。

    公元1100年,25岁的哲宗病逝了,徽宗即位,向太后听政,下诏重新任命范纯仁为光禄卿。徽宗对范纯仁十分敬慕,派人赐茶药给他,称“虚相位以待”。范纯仁在北归途中又被拜观文殿大学士等职。可是,此时的范纯仁已是风烛残年,无法入朝效命,只得请求回家养病。公元1101年正月初二,范纯仁在睡梦中去世,享年75岁。徽宗十分悲痛,赐谥号“忠宣”,并下令由河南府等地为其办理后事。

    北宋“举世重交游”,范纯仁的社交圈很广,仅在洛阳就有富弼、文颜博等许多好友,可他从不与人结党。在教育子孙时,他常说:“吾生平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他还告诫子弟:“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这些为人处世之道,无不彰显着非凡的人格魅力。

    当年范仲淹在苏州办义庄周济宗族,自己却家徒四壁。范纯仁继承家风,也是一位“布衣宰相”,他“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为范氏家族的持续壮大提供了保障。而苏州的范家后人不忘先祖,自明朝时就来到洛阳,世代看守范仲淹墓园。

    “当时范家后人在苏州生活得很好,派谁来洛阳守墓呢?一时决定不了,就用了抓阄的办法。”范广强老人是范纯仁的后代,他说,“明朝来洛阳的是第11代,到我这儿已是第28代了。”虽然平时范纯仁墓前少有人来,十分冷清,但老人并不觉得寂寞。他说:“我是为祖宗守墓,应该的。”

    范纯仁墓寻古小贴士

    自驾车、骑自行车线路:从市区向南翻龙门山,过草店伊河大桥右转,沿常付公路向南走约1.8公里,在东高屯村见一丁字路口左转(有“范仲淹墓”指示牌)。向东走约5公里过十字路口,再走约1.5公里见丁字路口向南,路东有范纯仁墓,在范仲淹墓园北约400米。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