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老木门做的照壁。 |
|
“25楼”会所天井式小院的会客区。 |
|
周南驿门前林则徐乘坐过的马车。 |
|
周南驿中的老家具。 | |
核心提示
老物件总带着历史的气息。有那么一群人,他们专爱那些“没人要”的老门旧窗,他们痴迷于古宅中那曾经的雕梁画栋,他们高价收购别人眼中的“残垣断壁”,只为留住一段旧时光,探寻逐渐消失的民俗历史。
赏石会所:老物件装饰出的雅趣
洛龙区张振安先生经营一家赏石会所,到过这家会所的人,多会忍不住夸一句“好有雅趣”。
在会所门前,张振安用十几个磨盘围成篱笆,磨盘石质厚重,古朴典雅,在磨盘篱笆前面,摆放着一个青石牛槽,不过这个牛槽被他当成了鱼缸,几尾锦鲤在其中游弋。
“青石透气但不漏水,对养鱼来说是不错的选择。”张振安说,青石沉重难以搬动,随着标准化养殖场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现在农村已经不再使用这样的牛槽了。
张振安给会所的窗户镶嵌上了传统的木格子窗,门前走廊的尽头又用同样的木窗做了个矮门,隔出了小院,矮门外是一小片竹林,风吹过时竹影婆娑。
“木格子窗和这些石雕、青砖都是我从乡下淘来的。”张振安说,早些年乡下有好多人把老房子推倒重盖,许多做工精良的木雕都被当成柴火烧了,而砖雕则被随意丢弃或者切割开重新垒墙了,他偶然接触到这些精美的老物件,觉得应该保留一些,于是出钱买了不少。
“看着这些木门窗、石雕被重新利用,我有种找到历史、传承历史的感觉。”张振安笑着说。
“25楼”会所:把“老宅院”搬进“高楼”
“25楼”会所是其主人罗新的私人会客场所,位于半岛明珠小区内一栋临洛河的高层建筑上,因处在25楼而得名。
走进会所,人们顿时会有穿越时空之感,因为原本一座普通复式挑空结构的房子,被打造得如同几世流传下来的老院子一般,整个房屋的装修没有使用隔断,仅用不同的装饰来营造不同的功能区。
客厅门口两侧,立着一对造型古朴的石质老门墩,充当老宅院门前的“户对”,其上斑驳的痕迹记载着曾经的风风雨雨。走进客厅,正对大门的墙上悬挂着四扇罗新从伊川县江左镇张姓老宅中收来的木门,有了传统民居格局中照壁的效果。
向左一转,踏着汉砖台阶,登上古老青砖铺成的地台,抬眼看,高出其他区域的地台配上原本的挑空结构,打造出了天井式的小院。
地台处是罗新的会客区域,地台中心摆着古朴造型的木质茶台和木凳,大号矿泉水桶放在一个带盖的木桶里,由一根管子连到茶台,靠近照壁处还摆放着一张明式条几。
“这里用到的老物件,都是这些年我从各地淘来的,没想到装饰会所时都用上了。”罗新说,几年前,他和朋友来到伊川县江左镇,路过一座张姓老宅时被古老建筑上精美的雕刻深深吸引,也爱上了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
后来,罗新得知张姓老宅的主人打算拆掉老宅盖小洋楼,他和朋友急忙赶去,买下旧门窗、老砖雕,甚至连院子里的老地砖都拉走了。
如今,这里成了聚会的好地方,在登高望远之余,还能感受老宅院的古朴。
周南驿:传承千年邮驿文化
在政和路和金城寨街交叉口,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它是一座承载了千年驿站文化的酒店,更是洛阳市首批开放的民营博物馆之一——洛阳驿站博物馆,它传承了千年邮驿文化,馆藏大量与邮驿相关的民俗文物。
周南驿始建于汉代,一直到北宋时期都是全国中心馆驿,民国初年,周南驿被毁,2009年世界邮展期间又再次重建。
目前,周南驿——洛阳驿站博物馆收藏有各类石雕、木雕、古家具、古匾等文物2000余件。在周南驿门口停着一辆老式马车,旁边还立有石牌坊和拴马桩。洛阳驿站博物馆馆长张耀光介绍,这辆马车,是林则徐下榻周南驿时乘坐过的。
张耀光说,林则徐一生曾三次下榻洛阳周南驿,每次下榻周南驿都由当时的洛阳县令马恕派车接送。门前的马车,是他和朋友特意从洛阳城东的马家大院中收购的。
走进周南驿,古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正对门口摆着一张清代的八仙桌和两把官帽椅,其后的条案上供着关公像,左侧还有一张清代的雕刻木桌。
沿着走廊走走,随处可以看到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古家具、古匾等,它们被恰到好处地摆放着,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来往的人们似乎可以透过这些老物件,看到明清时期周南驿的繁华。
在楼上的一间包厢内,还存放有洛阳市唯一一个古代镖局走镖时使用的镖箱。
“这个镖箱就是邮驿文化的典型代表。”我市著名学者郑贞富介绍,古时交通十分不便,但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地区之间的交易日趋频繁,为了将货物平安送达目的地,镖局便应运而生,而镖箱就是存放镖物的,相当于今天的保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