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场”里鸡在觅食。 |
| 鲜鸡蛋黄被筷子整个夹了起来。 |
| “锯开”的生态鸭蛋黄上出现了“年轮”。 |
| 刘友涛(右)与加工厂质检人员抽检产品。 |
|
核心提示
在这里,鸡鸭养殖地叫“运动场”,每只家禽都有“身份证”;每一枚蛋都喷有标识;鲜鸡蛋黄能用筷子夹起来;“锯”开的咸鸭蛋黄上有一圈圈“年轮”。在“伊洛人家”的系列产品中,硒含量不仅是衡量禽蛋,也是衡量大米、杂粮质量的重要指标……用刘友涛的话概括:“‘伊洛人家’系列产品的最大特色就是生态化。”
驱车110公里送一瓶300毫升鸡用“饮料”
13日下午,记者跟随洛阳喜洋洋农产品有限公司(下简称喜洋洋公司)董事长刘友涛驱车出市区一路向南,将近2个小时,来到喜洋洋公司位于白云山腹地的一个农民禽蛋专业合作社,算算行程,约110公里。
在合作社负责人邓明霞带领下,我们逆着潺潺山溪向上,“有机土鸡①号运动场”最先映入眼帘:一群群鸡在草木间,或悠闲觅食,或穿梭奔跑,几十只白羽红额的鹅点缀其间。
邓明霞说:“这里主要是育雏,将来都要散养。喝清泉溪水,吃杂粮昆虫,生长环境完全生态化。”
相比之下,“散养区”的鸡更自在,它们在漫山遍野地游逛。
鸡舍也很特别:100多米的人字形木架上,横着六七行竹竿。邓明霞说:“这样通风好,利于防疫。”角落里,有几只鸡正在产蛋。
刘友涛随手取出一枚刚回收的鸡蛋打破,只见蛋清清澈黏稠且少;蛋黄则金黄,约占鸡蛋的2/3。更奇特的是,用筷子将蛋黄夹起来,蛋黄都不会破。
临走时,刘友涛很郑重地交给邓明霞一瓶褐色的液体:“这次就是专门来送硒水的,这东西金贵,可别浪费。”同时,递给邓明霞一包蓝色脚环,叮嘱“保证每只鸡都要戴上”。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去年11月、今年3月出具的两份检验报告显示,喜洋洋公司的鸡、鸭、鹌鹑肉及蛋,皮蛋、松花蛋、咸鸭蛋都是富硒食品。“今年9月,公司被中国国际生态产业研究院命名为‘富硒农产品产业基地’。”据刘友涛介绍,他交给邓明霞的就是一瓶浓缩硒水,别看仅有300毫升,市场价高达1.8万元。“一只富硒鸡从开始下蛋到生命终结,身上所含的硒元素成本达300元。”
据了解,喜洋洋公司在伊川县的伊河流域还生态放养有富硒生态鸭,孟津县有富硒鹌鹑养殖基地。
为研制新工艺用去了1.5万多公斤鸡蛋,耗费10万多元
“‘伊洛人家’的系列生态禽蛋,品质好、无污染,每一枚都干干净净,码放整齐,尽管价格略高于一般禽蛋,但销量还是很好的,主要走高端市场。”负责向市区各大商超配货的业务员王利军告诉记者。
这些产品是如何赢在“高端”的呢?答案就在喜洋洋公司。我们不妨随着该公司西工区加工厂负责人李明涛看看红泥低盐鸭蛋的生产流程:
蛋品分选机自动把每天从全市各产蛋基地收集来的鲜蛋按个头、重量进行分选。
接着,这些蛋相继“滚过”特制的红泥、草木灰,“静养”45天到60天后,依次“走上”蛋品清洗机,洗净泥灰,还原鲜亮面目。
随后,每一枚蛋要“穿”上统一外包装,经真空机封口,进入杀菌锅享受1小时的“高温浴”后,方能统一装箱,送进市场。
“不要小看这些‘红泥外衣’,这是孟津地区特有的伊洛地区土质最好的红泥,泥中掺了适量加碘盐。所有配料都是国标食品级产品,1吨都在8000元到1.3万元。”李明涛说,“整个生产线,我们不使用任何防腐剂、添加剂,把最原生态的禽蛋送到市场上。”
刘友涛从即将上市的“红泥低盐鸭蛋”盒中,随意拿出一枚剥开,用了一根头发一样的细丝,横着将鸭蛋“锯开”,乳白色的蛋清包裹着“松沙”、多油的蛋黄,绝妙之处是橘黄色蛋黄上清楚地出现一圈圈类似树木年轮的纹路,“这就是典型的生态鸭蛋”。
“和传统的昨天告别,向规范的未来迈进。”刘友涛说,为研制无泥变蛋新工艺,他们仅鸡蛋就用去了1.5万多公斤,耗费成本10万多元。
拓展领域:卖鸡蛋的也可以玩电子商务
2008年成立至今,喜洋洋公司员工已由20余人增加到130人;员工结构从原来以下岗职工为主体发展为以硕士生、本科生、专科生为骨干的高学历团队,其中农产品专业科研人员30余人。
每天喜洋洋公司销售出的各类禽蛋总数有10万多枚。2011年喜洋洋公司实现年产值3000余万元。目前,他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农产品项目4个,农业部重点扶持项目2个。
今年4月,因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喜洋洋公司被市政府命名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重点龙头企业”。
在连续两天的采访中,刘友涛经常会见缝插针与郑州联系。原来该公司要和其他几家公司代表我市参加16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郑州农业博览会暨首届中国农业投资大会。
“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卖鸡蛋的也可以玩电子商务,我们就是要彻底颠覆走街串巷卖鸡蛋的旧有形象。”刘友涛说,豫西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是喜洋洋公司近期市场拓展重点。
他们要把传统的农业种养和电子商务相结合,搭建一个全新的农产品销售平台,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和产供销一体化,促进豫西特色农产品走上“高端”发展之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食在‘伊洛人家’会和河洛文化一样为大家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