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据 《武汉晨报》
核心提示
单眼皮“变”成双眼皮、鼻子也“长”高了……为找到一份好工作,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男生曾凡(化名)花费上万元整容,他认为“变脸”后可扫除一切求职障碍。
为找到一份好工作,不少大学生不惜在自己脸上“动刀”。来自武汉协和医院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整容大军中,大学生占了三成。记者调查发现,多数用人单位并非“外貌协会”。专家提醒,大学生对自己有准确定位、尽早规划职业道路,才是最关键的。
【案例】
求职时曾因长相受挫,武大男硕士花万元“变脸”
24岁的曾凡是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三年级男生,正当同学们忙着投简历、跑招聘会时,他却“消失”了两个星期。本月月初,曾凡回到学校,同学们发现他的单眼皮“双”了、鼻梁也“长”高了。
原来,他到北京一家医院做了整容手术,手术费差不多花了1万元,加上路费、食宿费,他不仅花完了全年的生活费,还把平时做兼职攒的钱也用完了。
回忆起整容过程,曾凡说:“疼得我整个人差点昏了过去,身上冒的冷汗把衣服打湿了N次。”但他坚持认为,这个选择没有错,很值。
长得又不丑,为什么要整容?
曾凡说,以前一直觉得,只有女生才需要关注自己的容貌,但大四那年找工作的经历,让他彻底改变了这个想法。
曾凡来自江西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小学文化水平,他从小就被灌输了“读书就能改变命运”的观念。一进大学,他就是各大社团的活跃人物,因为听师兄们说,在社团多积累些经验对找工作有帮助。
大四那年的9月,他每天带着写有丰富社团经验的简历,奔波于各个招聘会,有时也会收到几个不知名小企业抛来的橄榄枝,但他自信凭实力能进大企业。
终于,世界500强某大型央企来学校招聘,曾凡顺利通过了简历和笔试环节,却在面试环节中,因为长相不出众而遗憾出局。
几次类似的面试经历,让曾凡对自己的长相越来越不自信。
“你看我以前的样子,小眼睛、塌鼻梁,是不是有点‘贼眉鼠眼’?好不容易上了名牌大学,读了19年书,就是为了有份好工作,如果不是因为长相问题,早就可以去名企了,所以这才下定决心去整容。”曾凡说,他觉得长相是他通往大企业的“唯一障碍”。
【调查】
学生占整容大军的三成,花费基本上由父母“报销”
曾凡的例子并非个案,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找工作前整容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武汉协和医院整形美容科刘嘉锋博士介绍,大学生占整容大军的三成,且人数以10%的速度逐年攀升,每年的寒暑假和毕业季都是学生整容的高峰期。
刘嘉锋证实,近几年,男大学生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尤其是眼睛、鼻子和下巴,他们认为这些地方是脸部“最受关注区”,动手术的也多是这几个部位。
武昌一家民营整形医院负责人介绍,每年年底、年初是大学生整容的高峰期,平均每天都会有8名至15名大学生到该院做各类整形手术,大多数为19岁至24岁的女性。学生整容主要集中在割双眼皮、隆鼻和磨骨几个项目上,价位在1000元至20000元。
据了解,大学生整容花费基本是父母“报销”;父母不支持的,则在生活费上“做文章”。
记者查阅外地新闻报道后发现,在南京、上海等地的8所高校中,“自己或身边同学做过整容”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2.67%;认为整容除了能带来满意的外表还能增加就业筹码的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2%。
【走访】
45家招聘单位中10家将外貌要求列入招聘条件
长得不好看就找不到好工作?有多少用人单位是“外貌协会”的?
昨天,记者在武昌区多场校园招聘会上随机调查了45家招聘单位后发现,仅3家地产公司、5家大型国企、2家银行及金融机构在招聘宣传栏上明确提出“请应聘者提供素颜登记照”“随简历附上近期生活照”或“形象好、气质佳者优先”;其他35家企业,均未将外貌要求写入招聘条件。
光谷某知名地产公司的招聘负责人黄小姐说,将应聘者的形象列入考察范围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招聘行政人员和销售人员时,因为他们代表的是一个企业的形象。外貌条件较好的员工在和对方建立合作关系时,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更好,更容易得到信任。
但她同时表示,像IT、建筑、测绘这类专业性很强的职位,则更看重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动手能力,对外貌的要求会低些。
某银行招聘人员蒋先生说,银行是窗口服务行业,对求职者的外貌、气质有要求,其实也是对服务质量的一种保证,对客户来说,有亲和力的员工让他们更有信赖感,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只招“高富帅”或“白富美”,对应聘者的考量是全方位的,长相不起决定性作用,只是同等条件下,他们会更青睐外貌更好的学生。
【观点】
大学生求职,认清自我、提前规划更重要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孙启武博士认为,某些求职大学生为了好工作不惜在自己脸上“动刀”是舍本逐末,实际上这体现的是大学生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产生的一种激烈冲突。
有些高学历的名校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眼界较高,将进名企或大公司定为唯一目标。一旦遇到挫折,就从外表或其他客观条件上找原因,这是一种“防御性反应”,属于自我认识有偏差。
他建议求职者正视自身的不足,同时看到自己的优势,定一个自己能够达到的目标,找准定位并尽早作出职业规划,而不是到了临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无法适应职位的要求。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协会陶厚永博士认为,某些大企业或知名企业在招聘时对求职者提出外貌要求,实际上是求职市场供需失衡的一种表现,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当的前提下,用人单位倾向于外表更出众的求职者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反应。但大学生的外貌绝不应是招聘单位的最核心指标,而很多外表不算出众的人通过自身努力,也同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