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天是感恩节,您最想对谁说声“谢谢”呢?为了迎接这个温暖的节日,我们采访了部分读者,请他们说出自己的感恩故事。
此外,我们还策划了一系列感恩活动,邀请您参加:今天9时,我们将在新区体育馆北侧停车场举行“感恩,请马上行动”感恩节发车仪式。出租车“927爱心车队”届时将成立爱心志愿者小分队,这个小分队今后将为孤残人员及特困家庭提供免费服务。今日9时至明日凌晨1时,乘客凡乘坐后视镜上系有红领巾的出租车均免收燃油费。出租车“927爱心车队”联系电话为13007596027。
10时,我们还将在市实验小学、老城区农校街小学、瀍河回族区北关小学、高新区滹沱小学举行感恩节感恩仪式,欢迎您参加。
回报热心人
他愿为大家免费修鞋
□记者 郑凤玲 文/图
|
每天在修鞋店里忙碌,郭仁子很快乐。 |
●被采访人:郭仁子,49岁,修鞋师傅
●感恩对象:洛阳市市民
●感恩理由:热心人的关爱给了我现在的幸福生活
欲轻生时,多亏陌生老大爷相救
“记者同志,你告诉大家,感恩节,我愿免费修鞋一天!”昨日下午,在湖北路办事处天九社区的天津南路洛轴家属院门口,残疾人郭仁子一边修鞋一边笑着说。
郭仁子的修鞋摊在一个8平方米的活动板房里。房间里堆放着几个架子,架子上放满了顾客的鞋子和修鞋的原料。郭仁子坐在门边的角落里,一脸满足。
郭仁子是新安县城关镇人。一岁多时,因为小儿麻痹导致左腿萎缩,他只能靠拐杖走路。虽然身体残疾了,可郭仁子不愿意靠别人养活,1977年初中毕业后,他学会了修表,并在镇上开了一家修表店,因为手艺好、人实在,几年后他挣了9万元钱。
1984年,郭仁子用这9万元做本钱,又向亲戚朋友借了4万元,开了家面粉厂。刚开始,面粉厂的生意还不错,后来由于自然灾害、粮价上涨等原因,面粉厂最终倒闭,他不仅把本钱赔了个精光,还欠了6万元的债。
当时郭仁子深受打击,追债的天天上门,不是打就是骂,有一次还把郭仁子的拐杖都弄断了。实在被逼得没办法了,一天晚上,他走到火车轨道边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路过的一位老大爷伸手救回了郭仁子,还把他带到自己家,告诉他:“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儿。”送郭仁子走时,老大爷还给了他500元钱。
众人相助,他摆起修鞋摊重新生活
老大爷的一句话,让郭仁子开始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重新“站”起来。想到自己还会修鞋,他用老大爷送的500元钱买了修鞋的材料,在新安县城关镇的街上摆起了修鞋摊,度过了人生最灰暗的日子。
1999年,郭仁子带着母亲和女儿来到市区继续摆地摊修鞋,并租住在天津南路洛轴家属院。因为没有合适的地方修鞋,他只好承包了个公共厕所,边看公厕边在旁边修鞋。2006年,由于修路,公厕被拆了,他无处可去。在湖北路办事处、天九社区的帮助下,郭仁子的修鞋店便在现在的这个活动板房里开张了。郭仁子工作起来很卖力,经常从早上7点半干到晚上10点,一年就过年时歇两天。近两年,他终于把欠的账还完了。
心怀感恩,他免费修鞋回报他人
郭仁子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想到社区对他的帮助,他就想用免费修鞋的方式回报大家。
从2006年起,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初三、5月1日、5月19日全国助残日、8月1日、10月1日,顾客到他的店里修鞋时,他不计成本,全都免费。
社区里的困难户和80岁以上的老人,不论啥时候去修鞋,郭仁子都免费。有时候需要免费修的鞋太多了,郭仁子就加班加点地干活,他觉得大家帮了自己那么多,自己多修几双鞋也是应该的。
记者采访时,郭仁子不好意思地说,以前他不知道还有感恩节,所以没在这个节日免费为大家修过鞋,从今年起,这个节日,他也要为大家免费修鞋。
郭师傅的修鞋店在天津南路众志超市北面,他店里的电话为60131889。对了,今天是感恩节,找他可以免费修鞋哦!
恩师如母 伴我成长
□记者 付璇 文/图
|
每次给王老师打电话,李学文都很开心。 |
●被采访人:李学文,62岁,退休职工
●感恩对象:原渑池县解放街小学教师王雪英
●感恩理由:她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重新感受到母爱的温暖
“她虽然只教了我两年,我却永远忘不了她。”提起王雪英老师,62岁的李学文激动地说,感恩节当天,他要打电话问候自己在原渑池县解放街小学的班主任王雪英。
李学文10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平日工作忙碌,无暇照顾兄妹5人。一天,李学文没来得及吃中午饭便匆匆赶到学校上课,无精打采的他引起了王雪英的注意。“我一看就知道你没吃饭!”王雪英悄悄将两个馒头放在了李学文的桌上。“几十年过去了,这句温暖的话我从没忘记!”李学文说。
见李学文头发长了一直没剪,王雪英便把丈夫叫到学校为他剪头发。“母亲去世后,我养成了遇到困难就爱掉眼泪的习惯,是王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走出了阴影。”李学文说,有次儿童节他上台演讲时,王雪英还专程借来新衣服为他换上,这份细心与关爱让他感动至今。
“她是我的老师,却让我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李学文哽咽地说,小学毕业后,他一直惦念着王雪英。从书信联络到电话问候,几十年来李学文和王雪英之间的联系从未中断。李学文坦言,如今的他面对挫折早已不再悲观、消极,这要归功于王老师当年的教导。
“人就像棵小草,困难和压力则如同压在身上的大石头,一定要敢于冲破阻碍才能看到最美的阳光!”李学文说,年龄越大,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他对老师的感激也就越强烈。
感恩节,他想借助晚报告诉王老师:您年龄大了,腿脚不方便,但我跑得动,什么时候您想我就对我说,我去看您;想找人聊天时,您就给我打电话。我在此祝福您身体健康、幸福平安!
“姐妹”情深 感恩有你
□记者 寇玺 文/图
|
申荣芳喜欢记录自己与朋友间的故事。 |
●被采访人:申荣芳,66岁,退休职工
●感恩对象:同学陈善全、刘德芝和自己的两个妹妹
●感恩理由:在困难时她们的帮助让我难以忘怀
从上小学到现在,西工区的申荣芳始终觉得自己是幸运且幸福的,因为每次遇到困难,她身边总有人伸手相助。
9岁时,申荣芳随父亲从老家河北搬到四川省万源市的山区生活。由于语言差异较大,她经常听不懂别人说话,那一年她都没法上学。第二年上学时,她认识了在四川的第一个好朋友陈善全。虽然陈善全比申荣芳年龄小,但对山区生活了解的她却像姐姐一样照顾着申荣芳。两人一起上学、一起去山里捡柴,几乎形影不离。
“当时我刚从城市到山区,无法适应那里的生活,多亏有她我才能坚强起来。”申荣芳说,3年后,父亲再次工作调动,他们离开了那片山林,回到当地的县城居住。1979年,申荣芳和丈夫来到洛阳。之后,她和陈善全几十年都没见过面。2006年,由于异常想念陈善全,申荣芳到四川探亲时到处打探她的消息,两个时隔多年的好朋友这才见了面。
申荣芳说,同样让她难以忘怀的还有初中同学刘德芝。当时刘德芝和申荣芳是同桌,她理科成绩特别好。每每遇到难题,申荣芳都会向她请教。刘德芝有趣实用的讲解,让申荣芳对理科产生了很大兴趣,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申荣芳说,她们的关系至今还很亲近,每次回四川的家中,申荣芳都会和这位老同学聚会、叙旧。
到洛阳后,最让申荣芳内疚的便是无法照顾日渐年迈的父母。她在洛阳的几十年里,四川家里的一切都是两个妹妹——申云川和申川荣在照顾。申荣芳说,她没有尽到做大姐的责任,但多亏了两个妹妹,她对四川家中的一切都很放心。
“多亏了她们,在我困难的时候给我帮助,我真的非常想念和感谢她们。”申荣芳说,她想在感恩卡上写下心里话和祝福,寄给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