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10月25日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走势频现“开盘涨停”。11月14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更是创下1994年以来官方牌价的最高位,创18年来新高。在此大行情下,百姓如何理好“外财”?
境外消费更划算
工商银行洛阳分行国际部总经理权克诚说,对于有赴美国留学生的家庭,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上升,意味着留美成本不断降低,可省下不少“银子”。
对此,市民张女士的感受最深。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1月14日16时42分,1000美元实时购汇价格为人民币6252元,比9月初约便宜110元。“与2005年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的汇率相比,如今赴美留学的学费,一年可节省近1/4。”她说。
“在人民币升值中受益的,除了赴美留学生,还有赴境外旅游的消费者。欧美国家的圣诞购物季即将到来,价格上的打折优惠再加上人民币的升值,境外旅游、消费很划算,相当于享受‘折上折’优惠。”中国银行洛阳分行国际金融理财师李洛军分析。人民币升值不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海外游的费用,而且购物成本也大大降低。
据权克诚介绍,目前,每年50000美元以下额度购汇及小额付汇可直接借助工行网上银行自行操作,这样,客户不仅可以根据汇率波动自由选择购买时机,还可根据星级享受不同的利率及费率的双重折扣优惠。
人民币很“牛气”,汇市投资宜“小气”
“7年前,这1万美元可以兑换8.11万元,如今只能兑换人民币6.29万元,仅汇率就损失了1.82万元。”上周二,石先生才发现有一笔“外财”在存折上缩水了。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了理财产品的收益风险,目前情况下,一旦投资者进行人民币结汇,‘真金白银’的损失就立马显现。”李洛军说,“即使产品到期符合预期收益,一旦人民币升值幅度过大,汇兑损失风险也将摊薄产品的实际收益水平。”
人民币汇率连续上涨是一把双刃剑,对于那些购买美元理财产品、QDII以及挂钩外汇的结构性产品的投资者来说,收益可能受到极大威胁。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汇率中间价计算,10月15日,1美元兑换人民币6.3112元,而11月15日,则为6.2905元,一个月内两者相差207个基点。以此计算,1万美元兑换人民币,一个月内就会损失人民币207元。
如果排除投资者汇兑行为所造成的损失,在银行理财产品中,对人民币升值较为敏感的要数挂钩汇率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这也是由产品本身的挂钩属性所决定的。“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并不意味着对所有货币都升值。”李洛军表示,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承担风险能力,配置适当比例的多种外汇资产,借助投资渠道多样化,实现外汇的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