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洛阳退休教师徐灵飞老人要和同伴出发去海南过冬了。走之前,他想为其他老人搭个桥,找一找曾到南方过冬的老人,提供一些那里的养老院信息。(见昨日本报A13版报道)
不少老人退休后爱去公园,常常“撂下饭碗就出门”,在公园里度过的时间比在家里的时间都多。这是为什么?公园环境好,能散心是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老人在公园里能找到“组织”,获得自己想了解的信息。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了,不少城市中的空巢老人占比已在一半以上。老两口退休在家,身体状况没什么问题,也希望生活能和年轻时一样精彩,甚至憧憬更多:忙碌了一辈子,盼望能完成年轻时没做的事,获得更好的老年生活。因此,“候鸟式”养老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了解、认可——每一年找那么几个月的时间,根据季节变化,到不同的地方去,在游玩中健康快乐地享受老年生活,既是旅游休闲,又是文化娱乐,惬意!
但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就是信息的获得,简单说就是跟谁去玩,去哪里玩。从报道中可以看到,徐灵飞等老人打算异地养老遇到的问题就是“组团难”“找目的地难”,不得不屡次求助媒体。
笔者有一亲戚,老两口退休后特别想去乡间走一走,体验一下田园的养老生活,但总是无从着手。直到在朋友的介绍下联系到了栾川一个景区内的农家:包吃包住,每人每天收费30元。现在,只要避开旅游高峰,两人春秋天总要去山里住一段,优哉游哉,还打算干脆在景区长租民房住下,彻底“归隐”。感谢朋友之余,他们还把这条“养老信息”告诉了很多的同龄朋友,山中的“养老队伍”越来越壮大了。
相较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对老人来说,“候鸟式”养老无疑更经济、更轻松。尤其对年龄不算很大、身体还不错的“年轻老人”来说,异地旅游、度假式养老能极大地提高其幸福感。当然,到了异地,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的费用都是刚性的,但只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和方式,其花费也并非普通人难以接受。
而要实现从居家式养老到异地养老的转变,需要能有效发挥作用的信息平台。
这两年,不少城市的老龄工作等部门都在努力搭建这样的平台,启动老人异地互动式旅游养老服务网络,推出异地养老路线;或者推出异地养老置换服务,与外地养老机构对接。有了这种平台,“候鸟式”养老的老人的医、食、住、行、玩等主要问题就能得到更好地解决,更有利于老人选择硬件设施好、服务比较完善、交通便利的地方和机构实现异地养老。
当然,“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异地养老必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何在注重实际的前提下多为老年人提供一些异地养老信息,别的地方已有不少经验,洛阳完全可以借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