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T08版:回望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在笔尖下,正义随新闻传播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2012 年 11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在笔尖下,正义随新闻传播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到洛阳采访,揭开了河南大饥荒的真相,并敦促在重庆的国民政府采取措施救灾
    白修德采访路线示意图

    绘制 银刚

    □记者 孟国庆

    《一九四二》中,有两个国际级大腕。

    一个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主演蒂姆·罗宾斯,他在《一九四二》中饰演传教士梅甘。

    另一个是凭借在电影《钢琴师》中的精湛表演成为奥斯卡历史上最年轻影帝的阿德里安·布洛迪,他在《一九四二》中饰演《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

    白修德是个真实的人物,本名叫西奥多·H·怀特,美国人,生于1915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正是他1943年到洛阳采访,揭开了河南大饥荒的真相,并敦促在重庆的国民政府最终采取措施救灾。

    事后,在洛阳的传教士给他去信说:“在河南,老百姓将永远把你铭记在心。”

    1939年 重庆

    是年4月10日,24岁的白修德来到重庆。之所以选择中国作为其职业生涯的起点,是因为他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是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的第一个弟子,对中国有一定的了解。从大环境来说,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众多外国记者在逐日报道中国的战况。

    刚到重庆的白修德被国民党雇用,成为陈立夫办公室的外籍工作人员。在这个时期,白修德曾为美国《波士顿环球报》和英国的《曼彻斯特卫报》等媒体撰稿。

    1939年6月,白修德被美国《时代》周刊雇用,成为《时代》周刊驻中国的特派记者。

    1939年至1942年,白修德多次奔赴抗日前线,对国民党及共产党的抗战进行了积极、正面的报道。

    1942年 重庆

    10月,白修德从美国大使馆的一名外交官处见到了来自洛阳和郑州的传教士的信件,得知河南正发生大饥荒。

    他根据这些材料在《时代》周刊上发表了报道《十万火急大逃亡》,这是对河南灾情最早的报道之一,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43年 重庆

    2月1日,重庆《大公报》刊发张高峰6000字的报道《豫灾实录》。2日,《大公报》刊发主笔王芸生根据这篇报道激情写作的新闻述评《看重庆,念中原》。当晚,国民党新闻检查所派人送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通知,勒令《大公报》停刊3天,以示惩戒。

    这时,正逢《大公报》获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颁的荣誉奖章,王芸生本拟亲去领奖。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张道藩通知王芸生:“蒋委员长要我通知你,你去美国的访问被取消了。”

    消息传来,驻重庆的外国记者一片哗然,白修德决定亲赴灾区一探虚实。

    1943年 潼关

    2月底,白修德同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福尔曼自重庆飞抵宝鸡,经陇海线到西安,过潼关进入河南。

    此时,从洛阳至潼关的铁路沿线布满逃荒的灾民。为了及时赶到洛阳,两名记者坐着手摇巡道车从潼关前往洛阳。一路上,白修德“不时看见血肉模糊的僵尸从过往列车上掉下来”。

    1943年 洛阳

    2月底,白修德到达洛阳。

    虽然之前已有所耳闻,但亲眼看到灾区的情况后他还是深受震动。路旁、田野中,一具具尸体随处可见,到处都有野狗在啃咬死尸。他拍下了多幅野狗从沙土堆中扒出尸体来啃的照片。

    在当地传教士的陪同下,白修德走访了许多村庄,访问了许多灾民。从灾民的口中,他才知道吃人已不鲜见,问题只在于是吃死人还是吃活人。

    1943年 鲁山

    从2月底到3月初,白修德和福尔曼骑马从洛阳到郑州,进行了两个多星期的考察。白修德广泛与农民和低级官员交谈,试图了解更多背景资料,并统计出受灾人数。

    之后,他们从郑州前往河南省政府所在地鲁山,在鲁山受到最热情的款待。河南省政府宴请他们的菜单如下:莲子羹、胡椒辣子鸡、栗子炖牛肉、豆腐、鱼、炸春卷、热馒头、米饭、两道汤,外加3个撒满白糖的馅饼。在人食人、狗吃狗、老鼠饿得啃砖头的时期,白修德说这是他“吃过的最好的宴席之一”。

    1943年3月中旬 洛阳电报局

    结束采访考察,白修德总结出:虽然大自然制造了这次饥荒,但是致使百姓大量死亡的是国民党政府,军队和政府官员无视这次灾荒,仍然征收繁重的谷物税;尽管中国其他地方都有剩余物质,但并没有任何东西被及时运往河南去遏制这场灾难。因此,由于失算、忽视和冷漠,估计有两三百万的农民被活活饿死。

    在由郑州返回重庆途中经过的第一个电报局——洛阳电报局,白修德义愤难平,通过洛阳电报局向《时代》周刊本部发稿。

    “按照规定,这篇报道和任何新闻报道一样,应当发回重庆,由我在宣传部的老同事进行检查,这样,他们肯定会把这篇报道扣压下来的。然而,这封电报却从洛阳通过成都的商业电台迅速发往了纽约。或者是因为这个电台的制度不那么严格,或者是因为洛阳电报局某一位报务员在良心的驱使下无视有关规定,这篇报道不经检查就直接发往纽约了。”白修德在其著作《探索历史》中这样写道。

    1943年3月 返回重庆的路上

    22日,美国《时代》周刊以“等待收成”为题,刊发了白修德对“中原大饥荒”的报道。此时正值宋美龄在美国访问,报道引起轩然大波。

    1943年 重庆

    回到重庆后,白修德想立即向蒋介石面呈实情,蒋介石却拒不接见。

    在宋庆龄的坚持下,蒋介石最终同意会见白修德。

    见面时,蒋介石坚决否认有人吃人和野狗吃死尸的情况。白修德拿出其拍摄的野狗吃人尸体的照片,蒋介石看到这些照片后表情极其尴尬,问白修德在何处拍下这些照片,而后要他提供完整的报告。接着,蒋介石又向白修德表示感谢,说他是比自己派出的任何调查员都要好的调查员。

    1943年 重庆

    几个月后,白修德收到了一直在洛阳灾区的一名传教士寄来的信,信中写道:“你回去发了电报以后,突然从陕西运来了几列车粮食。在洛阳,他们简直来不及很快地把粮食卸下来。这是头等的成绩……省政府忙了起来,在乡间各处设立了粥站。他们真的在工作,并且做了一些事情。军队从大量的余粮中拿出一部分,倒也帮了不少忙。全国的确在忙着为灾民募捐,现款源源不断地送往河南……你的访问和对他们的责备,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使他们惊醒过来,开始履行职责……在河南,老百姓将永远把你铭记在心。”

    1944年 延安

    是年10月,白修德参加了外国记者赴西北记者团访问延安。在延安,白修德见到了与重庆截然不同的景象。1945年,白修德返回美国后,因为“太左太靠近共产党”被《时代》周刊解雇。他开始着手写作《中国的惊雷》,这是一部能与《西行漫记》相媲美的著作。

    1964年,白修德因《美国总统的诞生》获得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新闻奖。1986年,他因癌症在纽约病逝。

    (本文参考白修德《探索历史》、安徽大学郑琴琴硕士论文《抗日战争时期白修德在华的新闻报道研究》、雷颐《历史的裂缝》等著作。)

    ▲记者手记

    作为一名记者,在揭开河南大饥荒的真相、通过洛阳电报局发回报道后,白修德就完成了他的使命和职责。

    如果仅仅止步于此,白修德只能被称为一个优秀的记者。

    白修德的不凡,在于他完成本职工作后,又以“人”的身份,克服重重阻力,不向强权低头,为民请命,终于为无数濒临死亡的灾民带来生机。

    他在通过宋庆龄寻求面见蒋介石的机会时,宋庆龄说,那就必然有人被杀头。白修德说,如果一定要有人头落地,也不要畏缩。否则,河南的情况就不会有所改变。

    二十世纪末,面向全球侨胞发行的《华声报》主持了一项非常特别的活动:评选过去一百年对中国产生过影响和作用的一百名外国人,白修德和白求恩都名列其中。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