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录片《古城记忆之洛阳保卫战》的视频截图 | |
1日,洛阳师范学院的4名大学生将精心拍摄的纪录片《古城记忆之洛阳保卫战》上传至网络,这个纪录片追寻着部分1944年洛阳保卫战幸存者的足迹,向大家再现了当年的那场战役。视频受到了网友们的追捧。
昨日上午,记者在洛阳师范学院的校园里见到了参与拍摄的4名大学生,听他们讲述了纪录片拍摄过程中的点滴故事。
微博和《洛阳晚报》的报道让他们决定关注老兵
此次参与《古城记忆之洛阳保卫战》纪录片拍摄的4名大学生都是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的大三学生,他们分别是纪录片的编导刘传博,摄像李大梁、张朝峰、杨金曜。
据刘传博介绍,今年7月,他通过新浪微博得知了一个关爱抗战老兵的组织,随后,看到7月7日《洛阳晚报》上有关参与洛阳保卫战的老兵的报道,他便产生了关注老兵的想法。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洛阳人,我竟然不知道洛阳曾经发生过洛阳保卫战,这让我有了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的想法。”刘传博说,有了这个想法后,他和其他3个同学一拍即合,决定拍摄一部纪录片,通过老兵们的讲述,为大家还原那段历史。
纪录片于12月1日22时许上传至网络,时长17分38秒,网友纷纷转发、评论。网友“pcpc66”说:真实的影像,真实的历史。网友“李俊晓”说:看我乡亲威武,保我家乡无悔。网友“苏亚丽yali”说:我应该转一下,让更多的人看到!
拍摄技术虽有所欠缺,但他们诚意十足
刘传博表示,有了拍摄纪录片的想法后,他便跟随关爱抗战老兵组织的志愿者们走访、慰问了许多抗战老兵,并与曾经参与洛阳保卫战的一些老兵取得了联系。
刘传博等人的举动得到了老师的支持,学校将最好的拍摄器材借给了他们,还提供了拍摄经费。
张朝峰说,拍摄时,他们都是早上5点多起床,一直忙到晚上七八点,虽然很累,但他觉得自己干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拍这部纪录片他们共采访了4位老兵,其中现居平顶山市的徐廷文让他们印象最深刻。“徐廷文是我们拍摄的第一位老人,他虽已86岁,但仍口齿清楚,对洛阳保卫战的记忆是最清晰的。”杨金曜说,当时由于他们拍摄技术欠缺,常常需要老人重复说过的话,但老人一直很耐心,他们很感动。
打算今后继续关注老兵
李大梁提到,纪录片中除了徐廷文老人,还出现了3位老兵:现居伊川县的罗铭耀老人是听力最不好的,要依靠助听器和书写才能跟他们沟通,但是罗老仍要亲自为他们讲述自己的抗战经历;今年97岁的李振华老人虽然年纪最大,但是威武的军人气质让他们记忆犹新;现居伊川县的金监老人,硬要把家里的花生送给他们,感谢他们对老兵的关注。
4个大学生表示,纪录片仍存在很多不足。他们投入如此多的心血,只为让更多的人关注老兵。张朝峰说,他们今后会继续关注河南老兵,希望更多的人关爱老兵群体。
刘传博表示,下一步他们还想拍摄一部纪录片,有关关爱老兵组织的志愿者,以此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志愿者组织。
名词解释
洛阳保卫战
1944年3月,日军发动了旨在打通中国东北到东南亚大陆交通线的豫湘桂战役。以夺取行都洛阳为主要军事目标的河南战役,是豫湘桂战役的第一阶段。
1944年4月,洛阳已是一座孤城,守军只有7个团约2万人。
从5月5日日军进犯龙门山,到25日洛阳城陷落,守城将士先后在城郊和城内多地与日军浴血奋战。至洛阳沦陷,2万官兵仅剩军官316人、士兵1775人。
军事传记《哀将》的作者胡博认为,当时守洛阳的部队是士气低迷战斗力不强的杂牌部队第15军,以及刚刚恢复战斗力却缺少实战经验的第94师。在这样的情况下,洛阳守军还能坚守城防15天,并且是在部队损失殆尽的情况下突围而出,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