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暖气房、热被窝、一个能自然醒来的好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是冬夜里最惬意的事。然而,这些“温暖”对有些行业的工作者而言是“奢侈品”。天越来越冷,哪些人在冬夜的寒风中工作?本报推出“冬夜寒风中·那些人·那些事”栏目,记者将用镜头探访汤馆里的大师傅、送奶工、饭馆采购员、电力巡线工等在冬夜寒风里工作的普通劳动者,与读者一起感受普通人的辛勤劳作。
4点起床后,刘红玲匆匆洗把脸,就骑着三轮车去中原菜市场买东西了。“前几天听天气预报说要降温,得多备点儿东西。”刘红玲说。
今年41岁的刘红玲和丈夫安长勋2005年在老城一小吃城里开了个夫妻店。店里的麻辣鱼、干锅鸡做得很好,一年中,除了春节休息几天,刘红玲每隔两天就要到市场上买菜备货。“我丈夫是厨师,有时还得当服务员,每天都到晚上12点才睡。我早上买菜,让他多睡会儿。”刘红玲说。
12月1日,去买菜的路上飘起了雪花,刘红玲骑车骑得很快。她把帽子摘掉,头上都是汗。市场上,人头攒动,刘红玲忙着挑选需要的菜。“这几天,很多顾客点炖白菜,要多进点儿白菜。选菜很关键,一要新鲜,二要质量高。白菜要选叶子带点儿绿色的——吃起来有营养,还甜丝丝的,叶子很白的白菜不好吃。到这里买菜,是批发价,实惠。我年轻的时候卖过菜,对菜价比较了解。”刘红玲说,她买菜有个原则,菜要是好,贵一两毛也行。
每买一种菜,刘红玲都会记到本子上,回去好算成本。
在鱼市上,刘红玲把手伸到冰冷的水里,一条一条挑鱼。“活蹦乱跳的是新鲜鱼。”她说。挑完鱼,她不住地搓手。菜和鱼买好了,刘红玲把它们搬到门口三轮车上。
雪下起来了,刘红玲骑上车往店里赶。“我年轻时卖菜,安长勋是厨师。慢慢地,我们相爱并结婚了。后来,我们利用自己的优势,开了个饭店。我会买菜,丈夫喜欢做饭,饭店生意好,都是回头客。”刘红玲开心地说。
到了店里,刘红玲拍拍身上的雪花,快速地把菜搬进储藏间。
“开饭店很辛苦,我的手每年冬天都有裂口,不过习惯了。中午和晚上,只要有顾客,我一下子就有劲儿了,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刘红玲说。
读者朋友们,您身边如果有这样的劳动者,请致电66778866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