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截图) |
□记者
郑凤玲
近日,网友“向着未来奋斗的猴子超人”给洛阳日报社的新浪官方微博发来私信,想问问新区图书馆建成后,是否还会保留现在位于凯旋路上的市图书馆。
许多人想留下市图书馆
网友“向着未来奋斗的猴子超人”在私信中说,新区图书馆建成了,可是市图书馆该何去何从呢?新区图书馆虽然好,但离市中心有些远,很少有人能在下班后去那里看会儿书,小朋友也鲜有机会在那里写作业。外地有很多新建图书馆后仍然保留老馆的成功例子,该网友希望可以保留市图书馆作为分馆,哪怕作为一个阅览室也好。
随后,记者来到位于凯旋路的市图书馆。上午9点,这里的自助书刊外借处已陆续有人来借书,不少人在报刊阅览室和少年儿童阅览室里专心读书、看报。
记者向两名刚借完书的男士询问了他们对是否保留市图书馆的意见,他们都表示希望保留:“我们在市中心住,习惯来这里看书。”一位60多岁的阿姨激动地说:“我退休了,几乎每周都来看书。图书馆要是搬到了新区,我去看书很不方便,希望能保留市图书馆。”
“我们和许多市民的心情是一样的。”市图书馆一名管理人员说,新区图书馆建成后,是否保留市图书馆便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作为管理方,他们也希望让市图书馆继续发挥作用,多一处供市民读书、学习的地方。
调查显示,市图书馆给许多读者带来便利
据了解,市图书馆成立于1953年,当时在老城区的图书馆街。1958年,市图书馆搬到了西工区的凯旋路上。由于市图书馆交通便利,大部分读者30分钟内可到达。每年到此借阅书刊的读者达到35万人次,借阅册次26万。除了借阅书刊,大家还能听讲座,看展览,听音乐,观影片,参加读书活动等。人们在这里享受阅读快乐,这里也成为洛阳人获取信息、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针对市图书馆保留与否的问题,工作人员曾作过调查。调查显示,读者以洛河以北的居民为主,有95%的读者是通过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到达。
国际图书馆联合会颁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中规定,一座图书馆的服务辐射半径的标准是4公里。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中规定,一个城市服务人口达到150万时,除应设置相应规模的大型馆外,还应满足每50万人口设置1处中型馆、每20万人口设置1处小型馆的布局要求。
目前,市图书馆已经把大家请求保留市图书馆的意见递交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和领导正在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