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是我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制鞋、针织、摩托车、电线电缆等产业远近闻名。民间曾有传言:全国每3辆三轮摩托车、每3双布鞋或胶鞋中,就有1辆或1双产自偃师。
而现在,处于传统产业优势逐步丧失、新型战略产业还在培育的转型期,特别是处在郑洛产业走廊之间,面对迅速崛起的郑东新区和洛阳新区,偃师在进行着怎样的“华丽转身”?
■编者按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报道我市各县(市)、区和各市直单位、基层部门、基层社区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情况,市委宣传部组织市属新闻媒体展开集中采访。今起,本报开设“统筹提升六加一攻坚战 贯彻十八大精神在基层”专栏,敬请关注。
【产业转型】
让农民住进新家,还在家门口挣钱
12月4日,风很大,偃师市高龙镇高崖村的村民王超老早就起来了——他和同村的贾灵学约好了,要去看看自家在绿景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居。在那儿,他们两家住对门儿。
王超的新居位于绿景社区7号楼301室,三室两厅,面积121平方米。“7号楼一共有6层,上次来看还只盖到4层,现在你看都快封顶了。”王超说。
“巡视”完新居,王超打开了话匣子。他说,这新居是村里实行土地流转后他用六七年前自家盖的房子置换过来的,一家4口人,足够住。他表示,之前他家有3口人在外地打工,每到春播秋收时节,还得萦记着家里的4亩多地,来回跑,挣的钱都花在路上了。土地流转出去后,他们一来不用再操这份心,二来新居环境很好,有广场绿地,还有人工湖,他觉得很满足。
王超说,迁入新居后,他就不打算再外出打工了,因为他们流转出去的地,现在要发展成万亩葡萄园和家具生产厂。在家门口上班,他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比在外面打工强。另外,对流转出去的地,政府还会按每年每亩地“双千斤”(夏、秋各一季)的产量,对照粮食的市场价给他们补偿。
在绿景新型农村社区(一期),像王超这样通过土地流转和老房置换获得新居的共有1000多户,而偃师市已规划了29个这样的社区。
“通过加快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出来的土地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不仅有利于集中发展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还能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高龙镇党委副书记张朝君说。
【经济转型】
镇上有一多半人成了摩托车行家
三轮摩托车一直是偃师市岳滩镇的主导产业。在岳滩,无论是谁,谈起摩托车来,都能给你白话一番。
今年27岁的李玉涛是岳滩镇黄大王庙村人,之前自己在家做加工三轮摩托车靠垫的生意。去年,他到偃师市摩托车工业园里的洛阳大运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当了一名质检员。他说,到公司来,就是想再学习学习有关摩托车维修方面的技术,因为进驻工业园的,都是全国排前10名的大公司,“像大运,还是和广州合资的,技术特好”。
李玉涛说,他现在每天平均能检修、调试三轮摩托车40台,每月挣两千六七百元。他们村和附近许多村子的年轻人,现在也都在类似的厂里上班。
大运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新国介绍,自去年公司迁入新建成的工业园后,他们的业务一直不错,今年已生产12万辆三轮摩托车,“现在组装一台整车只需82秒”。实行产业集聚,不仅能促进企业间的竞争和技术创新,加快经济转型,而且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岳滩镇现在约有4万人,从事三轮摩托车及其配件生产的要占一半还多。集聚出品牌,也增效益。”王新国说。
【城建转型】
以后去洛阳,四条大道想走哪条走哪条
城建转型也是偃师市三大转型工程之一。
12月4日,在偃师市首阳新区浙江大厦建设工地,记者看到,大厦地基正在逐段进行水泥浇铸,大厦工地前通往洛河堤的府佑街正在处理路面。
偃师市首阳新区开发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高晓伟说,自今年6月建设项目全面启动以来,目前已开工建设包括医院、社区在内的12个项目,明年还将谋划建设17个,包括景观水系和市民广场、公园等。“按照规划,我们要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完成所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最终将首阳新区打造成以林围城、以绿养城、以山护城的现代田园新城。”他说。
首阳山镇前纸庄村的鲁凯旋最关心的是洛偃一体化建设。得知310国道偃师段即将扩宽改造,夹河快速通道(和市区古城路对接)年前要完成通车,中州大道(和市区中州东路对接)正在抓紧建设,他显得格外高兴:“加上现在已建成的洛偃快速通道,偃师有4条大路和洛阳连起来了,以后想走哪条走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