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末,IPO待审企业共计809家。其中,上交所主板155家,深交所中小板338家,创业板316家。此外,还有92家企业已过会等待发行。
根据今年以及近年的新股发行节奏,要消化IPO“堰塞湖”少则需要3年,多则需要5年。而在这3年或5年间,还有新的公司要排队上市。因此,如何解决IPO“堰塞湖”成了一道难题,一些业内人士纷纷出谋划策。但在笔者看来,它的存在对于A股市场及投资者来说并非坏事,它甚至是A股市场的一道“保护堤”。
IPO“堰塞湖”的存在的确会给市场及投资者以压力,但这种压力其实是件好事。有了这个压力,可以更好地提醒投资者认识到其所处的市场环境,对市场行情的发展始终保持一份冷静,尤其是在行情转暖的情况下不会忘乎所以,头脑发热。
对于A股市场来说,新股业绩变脸目前已成一大公害,新股业绩变脸的结果就是股价大幅下挫,投资者损失进一步增加。而IPO“堰塞湖”的存在可以对待审企业起到一个“漂洗”的作用,让一些业绩包装造假的公司现出原形。
证监会发行监管部人士近日便在本年度最后一次保荐代表人培训班上明确表示:“现在已披露和在审企业业绩下滑的较多,下滑20%算比较稳定了,下滑50%的不在少数。”对于这些业绩下滑达到50%的公司,撤销其上市材料应该是情理之中的选择。实际上,如果让这些待审企业在IPO“堰塞湖”里“漂洗”2至3年时间,相信将会有更多公司暴露出更多的问题。这对于提高新股上市质量显然是有益无害的。
(作者系资深财经评论员、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