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吊车将装着壁画的木箱吊上卡车。 |
|
本报讯 经过一个多月的揭取、装箱等准备工作,昨日下午,本报曾报道过的“3D版”壁画墓(详见本报7月13日A12版、11月22日A10版)正式起吊、装车,离开它“生活”了1000多年的地方,搬到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仓库内,待修复之后与广大市民见面。
这座“3D版”壁画墓位于王城大道东侧、310国道北侧的万丰房地产项目建设工地。今年5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员开始对这座壁画墓进行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除一枚“开元通宝”铜钱和一些陶器、瓷器碎片外,墓葬内未出土其他文物。但庆幸的是,墓室内的部分壁画保存较好,以砖雕和绘画相结合的方式向后人再现了古人生活的场景。不仅如此,与此前我市发现的其他壁画墓有所区别的是,这座壁画墓整体看上去立体感非常强,就像现在我们常说的3D效果一样。
昨日下午,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调来大型吊车和几辆大卡车,开始对这座壁画墓的各个部分进行起吊、装车。在此之前的一个月里,数名工作人员已经按照壁画的内容和结构将整个墓葬切割成12个部分,然后采取技术手段将其与地面和墙体分离,做好编号。据介绍,被分割的壁画外面都用石膏进行加固,套上木制的“外壳”,还“穿”上了蓝色防雨布做的“外衣”,最重的一块有12吨左右。昨日下午3时许,随着吊臂缓缓升起,一个重七八吨的木箱被平稳地放置在卡车上,随后,其他几个装着壁画的木箱也被一一吊起、装车,整个搬运工作持续近3个小时。
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吕劲松表示,墓葬壁画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文物,在搬运中稍不留心就会损坏,因此整个工作必须十分小心。这座壁画墓被搬回仓库后,工作人员将会对其进行修复,然后按照记录,像搭积木一样把壁画墓重新“搭”起来,并选择适当的地点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