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3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荆紫山:秀峰危岩能通仙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2 年 12 月 13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名山文化⑥
洛阳四面环山,自古有“山河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称。更难得的是,在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许多名山形成了自己鲜明的个性,被打上了独特的文化印记,这种现象十分有趣。为此,本栏目特推出“洛阳名山文化”系列,与您一起到部分名山“探幽览胜”,来一次纸上的“冬日之旅”。
荆紫山:秀峰危岩能通仙
□记者 张广英 文/图
荆紫山远眺
荆紫山通仙观
    自从上周四去过荆紫山,回来后我就对它念念不忘,以至于见了朋友就想推介:那里古迹颇多,风光绝美,有时间去看看吧,你一定不会失望。

    荆紫山在新安县城北56公里的石井乡黄河南岸,距洛阳约90公里。它西与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相接,北与晋南中条山、济源王屋山隔河相望,最高峰海拔840余米,向以“孤峰独秀”而著称。

    市文史专家郑贞富对荆紫山的“前世今生”了如指掌。他说,这是一座道教名山,古代又名荆山、敖岸山、金子山,因黄帝曾在此铸鼎祭天而出名。据旧时县志记载,“荆紫生岚”还是新安八景之一。

    黄帝铸鼎荆山下

    未去荆紫山时,我对这座道教名山的了解并不多,只是根据山名判断,这座山上应多荆树,春夏时节紫花烂漫,自然风光殊胜。

    然而,市文史专家郑贞富认为,荆紫山得名并不是如此简单,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古代荆紫山又名荆山、敖岸山、金子山等,以轩辕黄帝曾在此祭天而出名。”他说,在《史记·封禅书》中,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的记载,首山就是首阳山,荆山就是荆紫山。当时黄帝与蚩尤大战,难分胜负,便从首阳山采铜到此铸鼎祭天,又得九天玄女所授兵书,终于战胜蚩尤,天下安定。黄帝祭天所登之山,就叫天坛峰或小天坛,是荆紫山主峰之一,历代皇帝多次到此祭天。荆紫山另一主峰叫日观峰,俗称歪头峰。

    敖岸山之名,最初出现在《山海经》中,也与黄帝有关。后来,人们发现山的北麓有金矿,便大肆进行开挖,并称此山为金子山。当金子越挖越少的时候,满山的荆树却一直都在,花开时一片紫色,于是人们又将金子山叫成了荆紫山。

    10多年前,郑贞富先生就走遍了荆紫山的角角落落,对这一带的历史传说、人情风物等了如指掌。因此,这次前往荆紫山访古,我竭力邀请他一起去。他起初有些犹豫,好在最终同意了。

    上周四上午9时许,我们一行从洛阳市区出发,到新安县城后一路向北,终于在11时左右到达石井乡元古洞村。这里略显偏僻,路边还有火红的柿子挂在树梢,松鼠在草丛里跳来跳去,而荆紫山主峰就在距此不远的井沟村。

    “这就是荆紫山主峰之一的天坛峰。天坛峰下有通仙观,道观旁边有路可以登山,以前是弯弯曲曲的山间小道,人称‘四十三道弯’,现在修成笔直的台阶了。”下了车,郑贞富先生指点着北边的山峰说,上面有不少古碑,还有清代建筑玉皇阁、黄帝祭天处遗址等。

    访古问道通仙观

    上山之前,我们先到了通仙观。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巍峨道观,气势宏伟,有“秦封五株、汉建三庙”的辉煌历史。所谓“秦封五株”,即相传秦始皇到此祭天时,曾封五株大柏树为“五大夫”;所谓“汉建三庙”,即相传这里有庙宇为汉代所建。

    这样看来,这个道观的历史真够悠久了。我一边想着,一边抬头向上望,看到两只白鸽扑楞楞飞进了通仙观最高的大殿,便也信步走了进去。没想到,在空旷的大殿一角,我看到了“秦封五株”遗存:这是一个巨大的树根,据称2000年重修通仙观时被挖掘出土,为“秦封五株”之一,树龄3000余年,被伐于清雍正年间。

    “‘汉建三庙’是明朝道士的记载,现在还没有找到相关依据。不过,通仙观有很多古碑,记载了多次重修道观的经过,很有价值。”郑贞富先生说,这里北依黄河,自古漕运发达;山下有古栈道,为晋商往来通道,交通的繁忙也带动了通仙观的兴盛。到民国初年,这里不再是交通中心,通仙观随之衰落。

    又看了道观前的20余通古碑后,时间已经不早,我们正要离开,通仙观的玉和道长回来了。道不问寿,我判断不出他的年纪,但觉一派仙风道骨。更令人称赏的是,道长行事也与众不同,略寒暄几句后,他说:“先喝点茶再登山吧!”很快拿出一套功夫茶具,说有荆紫山的好茶请大家喝。谁能经得起这般诱惑?我们也不急着登山了,围坐桌前,惬意地晒着太阳品茶。

    荆紫山的野菊花茶极出名,就像荆山蜂蜜一样。不过,玉和道长拿出的私藏好茶是连翘花茶。他说:“这山上不仅有荆花,各种花都有,尤其一到春天,金黄色的连翘成片开放,很漂亮。山后原来还有大片的野生牡丹,只是近年来少多了。”

    天坛峰顶岚烟生

    说起通仙观的兴衰,玉和道长与郑贞富先生见解一致。“这里地处河南、山西两省交界,自古是交通要道、漕运中心,因此促成了通仙观的长期兴盛。1914年,道观还在,之后这里百年没人住。”他说,十几年前自己来到这里时,古碑埋在地里,道观杂草丛生,后经多方努力,才有了今天的模样。

    “我从这里总结出一个文物保护模式,就是政府主导、名流组织、专家论证、社会参与。不可否认,1999年出版的《黄河明珠荆紫山》,对荆紫山的开发有重要意义。”郑贞富先生说。两人对眼前的荆紫山和通仙观,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

    喝着茶,聊着天,不知不觉时已过午。虽然意犹未尽,但我们不得不开始爬山了。从通仙观到山顶有1374级台阶,虽然看上去比较陡,但爬起来也并不觉得累,40多分钟后,我们便到了天坛峰顶。这里保留着一座清代建筑玉皇阁,还有真武堂遗址及几通古碑,如明正德年间的“重建玉皇庙记碑”“金子山重修玄天上帝殿”等。其中一通明嘉靖年间的古碑上刻有《重修灵真殿记》,称“新安县北百里许有金子山,盖古迹也。左孔子岩,右成汤址……”可见明时的荆紫山还叫金子山。

    玉皇阁北侧的绝壁之顶,史载就是黄帝祭天处。清康熙年间有《重修天坛山通仙观碑记》,称“中矗孤峰,有礼斗定心之石”,黄帝就是在这里祭天后打败蚩尤,使“天下安定,人心归依”。

    不过,峰顶的风光可不仅仅在于这些古迹。当我向西再走几步,在悬崖峭壁间北望黄河时,顿觉清风扑面,心胸开阔,这峰峦如聚、山河如画的壮美,在别处很难领略得到,后面的游客忍不住长啸起来。

    郑贞富先生说,从这里望去,西边连绵的峰峦是新安与渑池交界的世界地质公园黛眉山,黄河对岸分别是晋南中条山、济源王屋山,而山脚下就是黄河八里胡同古栈道。以前峡谷很窄,水流湍急,山崖陡峭的荆紫山就显得很高,以至于新安旧县志称其“孤峰独秀,晴岚围翠”,并将“荆紫生岚”列为新安八景之一。

    下山时,我脑海中一直萦绕着一句当地民歌:“荆山老道三千三,各执道剑下荆山。”相传以前这里的道士是练剑的,曾像侠客一样仗剑下山,帮附近的峪里百姓驱走盗贼。不用说,有武侠情结的我一听这个故事,更喜欢黄河岸边这座历史名山了。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