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赵韵 |
|
初二学生具有叛逆、盲目、易受外界影响、情绪容易激动、暴躁、成绩两极分化普遍、违纪频繁、存在心理障碍等特点,又具有可塑性、主动、追求独立等特点。因此,初二阶段既是发展的危险期,同时也是教育的关键期。
这就是“初二现象”,有人称其为“事故多发的危险阶段”。
12月13日,《洛阳晚报·教育周刊》洛阳教育发展联盟在市东方二中举办“初二现象”论坛,让我们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1 这是一道坎儿
在QQ上说好时间后,小杰(化名)和几个同学约在一家快餐店见面。他是这次聚会的发起者,大家很放得开,有说有笑。
同学忽然问他:“又‘顺’你老爸的钱了吧?”
他慢悠悠地点燃一支烟,得意地笑了一下。
紧接着,有人开始做鬼脸,又是一阵哄笑。
小杰是一名初二学生,两个月前,老师不经意间跟他开了个玩笑:“瞧你,个子就比桌子高一头,整天瞎打扮什么呀?”这虽然只是老师的一句玩笑话,但对小杰来说,这是一道坎儿。之后,他便开始逃学、吸烟甚至偷家里的钱。
越来越多的家长和老师开始头疼,“初二现象”“洪水猛兽”般地出现了。
2 初二学生“闹独立”
市二十三中副校长王金华说:“初二的学生大多在14岁左右,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生理上的变化,使得初二学生的自我意识发生了急剧变化,希望摆脱对家长的依赖,独立行事,并能与家长和老师平等交流。”王金华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自然会明显地感到孩子不听话了。
此外,初二增加了新的科目,课业负担加重,一些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加上中考时间还早,学习上缺乏目标和热情,成绩出现大幅下滑和波动在所难免。
3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他们总是假装很懂我,父母也好,老师也罢,其实,他们更习惯于俯视我们的世界。”魏华(化名)说。他用平时学到的知识质问老师和家长:你们教我人人平等,为什么我总是被数落得灰头土脸?你们教我尊重他人,为什么我总是听到你们的冷言冷语?你们教我做人比做题重要,为什么你们整天只盯着我的分数?
“在人生的旅途中,初二阶段的孩子似乎有些不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市四十八中校长段华松说,他们正处在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一半是烦恼,一半是希望;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特殊时期。用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斯的话说,初二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心病还须心药医”。
4 他们只需要可以倾诉的朋友
家长和老师一直想“纠正孩子的意识和行为”,但孩子们似乎并不情愿接受所谓的帮助,认为“我们没有问题,你们根本不懂”。
小康,初二学生,在和同学发生了一次严重冲突后,他变成了许多人眼中的“问题少年”。“什么都变了,我可能天生就是个badboy(坏孩子)。”小康说。家长为此骂过他、打过他,办法用尽,他仍“死性不改”。
父亲每次都黑着脸瞪着他,语气生硬地问他学校里的事儿,他感觉自己像一个罪犯在等待审判。“老师说我没有纪律观念,爸爸说我不学好,我也不知道怎么做才算是好孩子。”小康说,他只记得那次冲突的原因是一个同学把他的书扔到了楼下。
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没完没了的说教,这样的“药方”只能“隔靴搔痒”,成效不大。
“压制反而会激起学生的反抗情绪,他们只需要可以倾诉的朋友。”市二十六中初二语文老师杜雅萍说,面对“初二现象”,学校、家长、教育专家都在尝试着开出自己的“药方”,最关键的还是要走进孩子的心里,学会平等地和孩子做朋友。
市六中副校长朱彦黎建议,老师和家长要先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更新教育观念,耐心引导孩子,尊重孩子,尽量采用平等、探讨式的教育方式,因为所有孩子的心灵都是向往美好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坏的,无道德的。
5 这一阶段总是会过去的
如同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歇尔的小说《乱世佳人》中描写的那样:所有随风而逝的都属于昨天,所有历经风雨留下来的才是面向未来的。
所谓的“初二现象”,不过是他们陷入了青春期的迷茫。
市二十六中校长卢跃华说,没有人能保证一生不做错事。孩子在初二阶段出现一些问题,家长和老师大可不必如临大敌,犯错是走向成功的必然代价,这一阶段总是会过去的,家长和老师应陪伴孩子一起迈过这个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