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约捐赠遗体,徐善景夫妇的做法令人肃然起敬。 |
|
核心提示
“同意丈夫意愿”“同意妻子意愿”——近日,汝阳县一对43岁的夫妻徐善景、张淑清在彼此的遗体捐献登记表上互相签下名字。随后,登记表被邮寄到省红十字会志愿捐献遗体接受中心存档,徐善景心中这块儿悬了十几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夫妻约定,两人一起捐献遗体
18日,我们来到徐善景家中,得知我们的来意,他从柜子里拿出两份遗体捐献登记表:“这份是我的,这份是我媳妇的。”
徐善景是洛阳杜康控股有限公司的员工,他从1995年开始就有捐献遗体的想法,1998年母亲去世后,这种想法越发强烈。于是他学着上网,搜寻相关信息。
他得知要捐献遗体,必须得有家属签字同意。直接跟媳妇开口怕她接受不了,于是他开始了长期的“攻心计”——在适当的时候,有意无意试探性地问媳妇对捐献遗体的看法,还开玩笑说自己死后也想捐……但多数时候张淑清都没往心里去,只是一笑而过。
终于有一天,他正式跟张淑清说自己想捐献遗体。虽然有了之前的铺垫,但当这事真正发生在自家人身上,张淑清还是愣了。
她一连几天不吭声,晚上躲在被窝里偷偷地哭。就在徐善景以为“这事儿不中了”的时候,张淑清作出了一个让徐善景既惊又喜的决定:“你捐遗体,我同意。你也要同意我捐遗体,要捐咱俩一块儿捐!”
领到表后,夫妻俩郑重签字
徐善景以为媳妇是被自己气晕了,开玩笑说:“你真的同意了?我这一家之主在家里说话很管事儿啊。”张淑清笑着摇摇头,其实,对于遗体捐献她也有自己的想法。
张淑清和徐善景结婚后,育有一子一女,虽说日子并不富裕,但两人相濡以沫,感情非常好。几年前她下岗后,一直在外面打零工,夫妻俩靠微薄的收入供两个孩子上学。
张淑清说:“我们夫妻感情很好,两个孩子也很懂事,生活不富裕但一直很幸福。我们捐献遗体可以回报社会,相信孩子们也能理解。”
10月9日,徐善景按照《洛阳晚报·生命周刊》上刊登的地址专程赶到市红十字会,向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领取了两份遗体捐献登记表。回家后,夫妻两人怀着激动的心情,同时在登记表上郑重地签下名字。
想法朴素,要为医学研究做贡献
徐善景夫妇的做法,在朋友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对他俩竖起了大拇指。徐善景并不觉得自己的做法有多伟大,他说自己这样做,就是希望能够死后还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医学做些贡献,“为了他人生命的延续,我们愿意”。
徐善景是个孝子,他的母亲晚年因高血压引发心脏病,最后偏瘫在床,他目睹了母亲去世前饱受病痛折磨的情景。26岁那年,他也被查出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经常有头晕等症状,但这种遗传性疾病在目前的医学界还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等我死后,遗体用于医学解剖研究,希望能对医学进步有所帮助,让其他人少受病痛折磨。” 他说。
2000年,徐善景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此后,他每年至少献血一次,几本鲜红的献血证显示他已累计献血8000毫升。
坚持选择,以后会留缕头发给孩子当念想
徐善景夫妇捐献遗体有人称赞,也有人不理解,直到现在他们的做法也没得到家族中大哥的认可:“你这算啥事,谁不知道人死后入土为安?等以后你连个坟头都没有,孩子想你们时到哪里哭你们?”
十几年来,徐善景不是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他想到自己的初衷,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他跟媳妇商量,死后会留下一缕头发,算是给孩子们留个念想。他们17岁的女儿十分懂事,含着泪默默点头,接受爸妈的安排。
市红十字会秘书长郑瑞生说,随着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遗体捐赠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目前,我市已有20多人签署了遗体捐献登记表,其中两人完成了遗体捐献。现在,用于医学研究的遗体缺口比较大,他希望更多的社会公益人士能够参与到捐赠事业中来,为医学的进步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