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卜晓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内设机构19日发布一份报告,报告显示这一组织在美国等主要出资国的压力下,过分强调高额外汇储备的风险,试图影响中国经济政策。
美国影子
这份报告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独立评估办公室发布,透视主要出资国如何影响这一组织。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发达成员国与发展中成员国的分歧加剧。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深化,救援欧元区国家的努力遭到新兴市场国家非议,原因是它对欧援助比对新兴市场国家更加慷慨。
独立评估办公室发布的报告的结论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专门立项研究全球外汇储备积聚,以回应“有势力股东”对左右中国汇率政策的无力感。报告写道,一些国家感到,在美国等主要出资国的压力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才开始专注于外储课题。
一国外汇储备稳定增加,既可能因为巨额贸易盈余所致,同样可能缘于本币利率低估。美国长期指责人民币币值低估,以保护出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结论是,中国外储规模是“推荐”水平的两倍,警告过度外储对全球金融稳定构成风险。
不问原因
独立评估办公室在报告中写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述研究结果“不具说服力”,因为它“只看表象不看原因”。
报告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无视一些国家积累外汇储备的部分原因,忽视美国等发达国家经济政策对金融稳定构成的威胁。其中,美国货币宽松政策致使美元超量供应,扭曲全球市场。
报告建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分外强调比外储更为紧迫的问题,如全球流动性增长和资本流动不稳”。
新兴经济体外储规模过去十年间迅猛增长,以期对资本流动设立金融缓冲,同时得以依靠自身力量摆脱金融危机。
据独立评估办公室的数据,全球经济体2010年实际外储规模为10万亿美元,与全世界基金机构管理的117万亿美元和银行所持105万亿美元相比并不多。
总裁辩护
美国《华盛顿邮报》20日评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中国的报告多次提及汇率政策时,焦点突然转移至外储,被视为帮助美国突出中国经济“失衡”问题,而非应对迫在眉睫的问题。
美国财政部官员拒绝回应报告的内容。美国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大出资方,对这一组织董事会的重大决定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回应说,她同意独立评估办公室的建议,但不认同报告所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外储的动机。
拉加德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过不少研究,旨在从更宏观层面分析如何夯实国际金融体系,而独立评估办公室仅揪住这些研究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