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7版:洛阳·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30个省辖市,洛阳居第二
一块清朝古碑 诉说洛河变迁
《走近洛阳》大型丛书昨首发
送冬衣,温暖贫困山区孩子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2 年 12 月 22 日 星期    【打印】  
一块清朝古碑 诉说洛河变迁
这块古碑昨在老城马市街附近出土,距今有200年历史
拂去岁月尘土古碑重见天日。
清代洛阳城关图(图中红圈处为古碑所在的位置)。
    □记者 寇玺 文/图

    昨日12时许,市民徐先生来电称,他在老城区马市街附近一建筑工地内看到一块古石碑。这块刻于清朝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的建庙功德碑,碑文中透露出洛河改道等不少信息。

    古碑的出土方位,印证了洛河的改道状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碑正面朝上躺在七八米深的基建坑底部,上面已被清理干净,露出比较完整的碑文。碑文起头是“增修禅堂施地捐资碑记”,落尾署“大清嘉庆十七年岁次壬申七月”,细辨碑文,其介绍的是一个社会集资扩建寺庙的事情,说洛阳南关旧有庙一座,院貌规整庄严,但禅堂局促,社会各界想扩建寺庙,可惜没有地皮。于是,信士“李继业施地”“马市街小脚众信士捐银”,终将禅堂改为“三楹前院”,并建“厦房三间,后院继建对厦四间”。

    “这块古碑的出土方位,从平面和立面上能印证出洛河的改道状况。”在现场,一位对文物考古颇有研究的资深媒体人士说,“洛浦公园建设时,从现在洛河北堤往南五六十米处的河道中,发现了隋唐时期的洛河北堤,巨大石条垒砌的堤岸根脚十分规整。而这块古碑在目前洛河堤岸北边一二百米处被发现,上面覆盖有六七米深的沙石堆积层,这说明洛河在隋唐以后曾经向北滚动,流经九都路北边这一地区。古碑是清嘉庆年间所立,其应该是在寺庙破败后,才流落到此处,而河道这次北滚,应该是在清嘉庆年后的时间段内。”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唐城队的工作人员也证实了洛河河道北滚的历史事实。他介绍,在这块基建工地的前期文物考古中,曾在工地北面发掘出清代洛河北堤遗迹。

    碑文中,还显示出洛阳和丝绸之路的关系

    这位资深媒体人士曾考察过丝绸之路,很快他又有新发现:“这碑文还说明了洛阳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呢。”

    原来,碑上的捐款明细中显示有“骆驼场、骡车行、牛车场和骡店共捐银两百一十九两”。据史料记载,南关是洛阳水陆码头的交汇地,商业自古繁荣,因此才有山陕会馆、潞泽会馆类的商业遗存。驼铃叮当是丝绸之路上最美妙动听的乐声,驼队是荒漠戈壁里最富有生命力的身影,洛阳在清嘉庆年间还有骆驼场,而且排在骡车行、牛车场的前面,说明清朝时洛阳依然是丝路上的重镇,是中国水陆交通的重要中转枢纽。

    考古工作人员还表示,碑文顶部刻有瘟神、府君、马王和财神,是道教供奉的神祇,说明这是个道教庙宇;可碑文内的禅堂、信士之类又有佛教色彩,在这里佛道交融、寺庙不分,印证了中国民间信仰的包容性。

    碑已被运走予以保护研究

    据测量,古碑高166厘米、宽66厘米、厚18厘米,碑文中没有明确记载该禅堂所在的庙宇。据考古工作人员推想,清朝的洛阳老城城关图画有庙宇位置,在城内西南隅标注有马王庙,但出土古碑的地方在城外马市街,从捐款的车马行、骆驼场来看,古碑所属的庙宇应该是南关一带的不知名小庙。

    在考古工作人员的指挥下,工人们小心翼翼地将碑四周的沙土刨开,把碑用铲车铲起运出大坑,古碑被运往洛阳唐城队予以保护研究。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