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继续介绍“当代圣人”康有为与洛阳的不解之缘。
1920年,吴佩孚大败皖系后雄踞洛阳,十三朝古都洛阳立刻成为当时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就连美、英、法、日的军事观察团也常来洛阳。
1923年4月22日,50岁的吴佩孚,在众幕僚的劝说下决定做寿。吴佩孚及其幕僚没有忘记半年前曹锟过60岁生日时的盛大场面。直奉战争后,直系控制了北京政权,北方俨然是直系天下。直系首领曹锟踌躇满志,决定搞六十大寿庆典,借以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曹锟生日这天,门前车水马龙,各省军政要员纷纷奉承讨好,大送寿礼。吴佩孚是总招待员。为了助兴,曹锟还特地以重金请到了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等戏剧界名流去保定参加堂会,十分排场,影响很大。
吴佩孚做寿的消息一经传出,全国的政界、军界、文化界也都兴奋起来,想来洛阳庆贺一番。吴佩孚看到动静太大,就在报上刊登了《谢入洛宾客启》,通令部属及各级将官一律禁止送礼,禁止到洛阳祝寿。岂知“谢客入洛”启事的发出更像一个广告,吴佩孚做寿一事轰动了全国。时年66岁的“康圣人”肯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二、康有为的献寿名联
康有为不愧是职场炒作高手,他和吴佩孚素未谋面,本专为来洛阳祝寿,却不知吴大帅是什么态度,因此卖关子说是去陕讲学,入豫之后先游历七朝古都开封。从表面上看,康有为心灰意冷,转而寄情于山水,实际上他仍然密切地注视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伺机东山再起。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康有为来到了开封。
当时的河南省省长张鸣岐与康有为原是同科进士,公谊私交,张鸣岐自然要以上宾之礼招待康有为,作陪的是吴佩孚的亲信——河南督理兼第二十师师长张福来。他们参观了大相国寺、繁塔、铁塔、龙亭等。
康有为虽系初游开封,但他对开封的历史了然于胸。当陪同人员借机向他求联索题时,康有为毫不迟疑地当即挥笔题联:中天台观高寒,但见白日悠悠黄河滚滚;东京梦华销尽,徒叹城郭犹是人民已非。他继而题诗:“远观高寒俯汴州,繁台铁塔与云浮。万家无树无宫阙,但见黄河滚滚流。”
诗联写就,接下来该写落款及年月了,他略一沉吟,笔走龙蛇,写下了“孔子二千四百七十四年”一行字。(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旁观者心知肚明,他写清朝,不合时宜;写民国,又与他这个遗老身份错位。当时康有为正担任全国孔教会会长,按孔子诞生纪年,别人自然无话可说,足见其才智过人。
康有为还是近现代中国书法艺术的开山者,其书法造诣颇高。他在龙亭的题诗,诗是好诗,字也写得好;他留在开封龙亭和古吹台上的字别具一格,是其晚年的得意之作。
后来,人们在龙亭大殿东侧建了一个石门,把康有为题的诗镌刻在石门的横额之上,题联镌刻于石门两侧的石柱之上。1952年10月30日,毛泽东登上龙亭,饶有兴致地在石门前观看了康有为的题诗和题联,赞扬康有为的字写得好,并叮嘱秘书把诗联抄录下来。游览了龙亭、禹王台和又一村……康有为并不急于来洛,为的是先征服张福来和张鸣岐等。
康有为在开封的风雅征服了二张,他们的话题自然转到吴大帅庆寿之事上。对吴大帅了然于胸的他,当即援笔题写了名扬四海的寿联:“牧野鹰扬,百岁功名才一半;洛阳虎视,八方风雨会中州。”(联中“百岁功名才一半”一句,一说为“百岁功名垂一半”。)
(摘自《洛阳这百年》 紫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