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3版:洛阳·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痴迷北魏飞天 80后海归助其“飞舞”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1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痴迷北魏飞天 80后海归助其“飞舞”
经历了上百次的失败后,小伙儿杨洋终于将浮雕造像制作成功,并打算将其推向市场
杨洋正在制作北魏飞天浮雕造像
北魏飞天浮雕造像近景
    □记者 王妍 文/图

    核心提示

    对于西工区的80后小伙儿杨洋(艺名)来说,刚刚到来的2013年或许会让他铭记一生:在2012年经历了学成回国、辞职、屡战屡败之后,他试验了上百次的北魏飞天浮雕造像终于制作成功——让北魏飞天再次起舞的梦想,离他又近了一步。

    1 北魏飞天,河洛地区石窟文化的缩影

    在西工区凯旋路上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工作室里,画框、刷子、石膏模型等零乱地堆放着,若不是小屋里靠墙而立的那幅飞天浮雕,杂乱的房间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自己进了一间正在装修的房间。

    这幅飞天浮雕为长宽约1米的方形,被镶嵌在一个木质画框内。浮雕呈石刻质感,中间的飞天腾空而起,衣裙飘曳,局部模糊的纹路似有时代印记。而此时,一名圆脸、戴眼镜的小伙儿正蹲在浮雕前用工具刷仔细雕琢。

    这名全神贯注的小伙儿就是1984年出生的杨洋,他曾在英国攻读了6年的工商管理专业。那么,这名工商管理专业的海归,怎么会在一间小屋子里雕琢古老的飞天呢?

    “可别小看飞天,这是咱河洛地区石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这种北魏时期的飞天石窟造像,曾以洛阳为中心辐射到秦陇、河西、龟兹。南到巴蜀,东到徐州,全国各大石窟群几乎都有它的影子。”杨洋说。

    据了解,飞天是佛教中的形象,其身份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近身侍者,负责在佛国里散发香气,奏乐歌舞,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飞天形象常见于佛教寺院、石窟、壁画、经书中,因其出现时天乐齐鸣、天花飞舞、气氛祥和,于是,其便成为吉祥、美满的象征。

    朝代更迭,西域的飞天形象与传统审美交流融合,逐步发展出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飞天形象。其中,北魏时期以洛阳地区为中心的飞天造像更以风格鲜明而著称。

    “北魏迁都洛阳后,开凿石窟风靡一时,河洛地区的造像风格也成为当时的主流审美典范。这种风格在当时大放异彩,对后来的造像风格和宗教理念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可以说,北魏飞天是河洛地区石窟文化的缩影,也是代表性的符号之一。”杨洋说。

    2 留学期间,他与古老飞天结缘

    2002年,18岁的杨洋从古都洛阳到英国伦敦求学,在课余时间游览伦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馆成了杨洋的爱好之一。首次来到著名的大英博物馆,杨洋还找到了让他感到格外亲切的唐三彩。

    面对同学们给予唐三彩的赞叹,杨洋感到很自豪:尽管伦敦和家乡相隔万里,尽管东西方文化迥异,但“洛阳”这个名字依旧透过这些文物散发出令人折服的文化魅力。

    因对家乡的这份自豪,杨洋也格外留意与洛阳有关的东西。他通过一些文献得知,在英国的不少博物馆中,中国的古老佛教经书、壁画、雕塑等往往被誉为最珍贵、最具价值的“宝贝”,甚至很少示人。

    “我曾有幸见过一些珍藏文物的图片,其中姿态各异、灵动优美的飞天最让我震撼,太美了!”杨洋说。

    2008年,杨洋回到国内,在洛阳一家大型酒店做管理工作。每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的酒店、宾馆总是客源爆满,杨洋在忙碌的同时也留意起一件事。

    一次,一名外地游客问杨洋,洛阳有哪些具有特色的东西可以带走。杨洋推荐了一些工艺品,但这名游客因不便携带或不够档次,最后遗憾地空手而归。这件事让杨洋开始思考:洛阳有那么多好东西,难道就没有能让游客们带走的吗?

    “游客来洛阳,多是冲着牡丹和龙门石窟、白马寺来的。目前,洛阳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牡丹的产业,但更能代表洛阳深厚底蕴的石窟文化还有待开发,这也许是个机遇。”杨洋说。

    从萌发想法到思路形成,杨洋足足思考了一年多。最终,他把思路定在造型优美又寓意吉祥的飞天浮雕上。2012年,杨洋辞去了工作,开始着手实现自己的梦想。

    3 辞职创业,80后小伙儿要圆梦

    辞去稳定的工作而去做没有先例也不熟悉的浮雕,杨洋的举动在家人和朋友看来“极不靠谱”。杨洋并没有作太多解释,而是付诸实践。

    杨洋用自己辛苦积攒下的十几万元积蓄当作启动资金,在近一年中,他买来许多佛教书籍,几乎跑遍全国各地的石窟群。洛阳周边的飞天造像更是他研究的主要对象。

    “提起洛阳的石窟,大家总会想到龙门石窟,其实,咱洛阳的石窟数量还多着呢!”杨洋说。偃师的水泉石窟、李村石窟,新安的西沃石窟,宜阳的虎头寺石窟,孟津的谢家庄石窟,吉利的万佛山石窟,伊川的吕寨石窟、石佛寺石窟,嵩县的铺沟石窟等都留下杨洋的足迹,有些石窟他甚至去过十几次。

    收集了众多飞天造像后,杨洋先后考虑用金属、石材等作为原材料进行创作,但金属太重,石材不宜批量生产,最终,他决定用人工合成材料来再现飞天造像。

    去年夏天,杨洋请来几名专业人员,在城郊一个废旧的工厂厂院中研究材料配比。“刚试验时正是伏天,每天一大早就往郊区跑,在没遮没掩的院子里一干就是一天。试验在高温下进行,我们还得戴两三层口罩,后来热得不行了,就买了个大风扇支在院子中间。几个月下来,我被晒得黝黑,腰上的‘游泳圈’也小了不少……”回忆起那段时光,杨洋笑称“不敢让妈妈看见自己的样子”。

    然而,同样的试验先后进行了近百次,仍达不到杨洋预想的效果。终于有一次,杨洋看了样品后欣喜若狂——终于成功了!当晚,他和同伴们还喝了庆功酒。可没想到,杨洋第二天再看样品时就像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样品放了一晚后开始发软,纹路都模糊了。

    “那段时间睡不着觉,我所有的积蓄都投进去了,父母、朋友都看着自己,如果试验不成功,我拿什么跟自己交待?”杨洋坦言,那是自己这二十多年中压力最大的时候。

    4 心怀憧憬,让北魏飞天再次“飞舞”

    既然穿上了红舞鞋,就要将舞好好跳下去。直到去年年末,试验了百余回的杨洋终于做出了理想的作品,成品率高达95%以上。

    首幅作品,杨洋综合洛阳周边几个典型的北魏飞天造像,作品呈石刻质感,局部经做旧处理后似有沧桑之感。可以乱真的飞天浮雕几乎骗过不少外行人的眼睛。

    由于制作材料为人工合成,浮雕的重量很轻,一幅长宽约为1米的浮雕,加上玻璃画框也不过五六公斤。据了解,这种飞天浮雕大的可当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的壁挂,小的可以让游客带回家,当装饰品。

    如今,迈出第一步的杨洋暂缓了一口气。他知道,将飞天浮雕从“深闺”推向市场才是最重要的。前途虽未知,但杨洋总用美好的憧憬给自己打气:“想想看,如果我们洛阳的北魏飞天能像千百年前那样‘飞’出洛阳,飞舞在全国甚至全世界,该是多好的画面!”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