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图
雅琦 | |
□据
新华网
核心提示
5日至7日举行的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人数高达180万,再创历史新高。
硕士研究生考试连年高热不退的背后,是如火如荼的考研经济;频发的泄题事件,也催生着防作弊手段的升级。
考研经济热度不减
对于即将毕业的华中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刘佳音来说,5日至7日是“大日子”。两周前,她从武汉一路北上,到北京备战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成为全国180万名考研生中的一员。
刘佳音发现,考研大军进京,催高了北京部分宾馆、旅店的价格。即便如此,在中国传媒大学附近,宾馆仍一房难求。
随着“考研热”连年升温,考研资讯、考研资料、考研辅导班等一站式服务与日俱增,不少网站甚至打出“权威押题”“核心考点”等宣传口号,吸引考生购买教材、参加培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考研经济”兴起的背后是学生考研热情的不断高涨。这一现象反映出研究生培养制度背离了“培养专业人才”的初衷。“研究生阶段的教育应招收专业人才、培养专业人才,而真正的专业人才并不是通过辅导班就能培养的,更不是通过一张考卷就能筛选出来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考研经济不仅在校外活跃,还渗透到校内,形成考研产业链:一些高校以考研为目的培养学生,打造所谓的“考研基地”,自学生入校起就动员考研,以致高校教育偏离了培养人才的初衷,这种现象值得警惕。
防作弊手段加速升级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夕,试题外泄引发轩然大波。事后,教育部通报相关情况,并处理责任人。然而,作弊丑闻还是给研究生考试的公信力蒙上了阴影。
2013年,防作弊手段加速升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有4个科目实行一题多卷。同时,通讯设备一经发现携带入场即视作违规。此外,本次研究生考试的23门统考科目及英语单考科目将首次全面实施网上评卷。
为防止作弊,各地也纷纷出台措施:山东省实行轮换考场制,即每位考生每科考试将安排在不同考场进行;河北省所有考场全部实现视频监控。有网友戏称,此次考研防作弊措施为“史上最严”。
自从有了考试,作弊就如影随形。受访专家指出,如今,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考试大国,面临的考试安全风险自然也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不仅考生数量大,而且考试的种类和科目繁多,事关对各领域优秀人才的选拔,公平、公正尤为重要。
还有专家认为,防止作弊需要彻底斩断考试泄题、作弊的利益链,从试卷命题、印制、分发、运送、保管等环节杜绝泄题。此外,还应加强对作弊的惩罚,“最好出台相关法律,维护考试公平,提振考生和公众对官方考试公正性的信心”。
就业压力助推考研热
应届毕业生一向是考研大军的主力,对他们而言,今年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北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李壑认为,不少学生考研并非出于对所学专业的热爱,而是为了将就业压力延后,其中不乏“打酱油者”。还有学生认为,拥有研究生学历,尤其是名校学历,有助于找到更好的工作。
熊丙奇则认为,学生盲目考研的背后是社会对学历的盲目推崇:“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求职者的学历,这就导致考生为了一纸文凭而考研,没有分析自身的个性、能力,也没有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
熊丙奇表示,改变学生盲目考研的问题,首先,我国需要建立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这需要对研究生招考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其次,应对大学教育实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不能再用就业率、考研率这种功利指标评价大学;最后,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体系也需完成从“认学历”到“认能力”的转变。“不过,让考研热的非理性因素降温,依然任重道远。”
(www.xinhuanet.com)
延伸阅读
专家称以功利心态对待考研令人担忧
□据 中国新闻网
一项针对“2013届本科毕业生为何要读研”的调查显示:34%的人在国内读研的第一理由是“就业前景好”,29%的人是“想去更好的大学”,而“想作学术研究”的比例只占9%。
考研热背后是就业难
南京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教授景凯旋
由于大学增加和扩招造成高端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本科生因就业难而继续读研,最初看似缓解了就业压力,其实往往是在累积。为了舒解就业难而选择读研并不能最终解决就业问题,或者说,不是为了知识深造,而是为了推迟就业选择读研也意味着高学历的贬值。
以功利心态对待考研令人担忧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教育政策与领导研究所所长操太圣
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选择读研的目的可以有很多,获取一纸文凭者有之,探究学术者有之,追求人生理想者有之……基于自己的目的选择读研可以视为理性行为,但如果将追求短期利益作为读研行为的唯一目的,则其行为就太过于功利性了,这不仅不利于研究生学业的顺利完成,更不利于其完整人生的实现,其结果令人担忧。
高校硕士生是“相对过剩”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教育管理学博士生导师丁三青
研究生毕业后也不好找工作,有数据表明,硕士研究生初次就业率已持续7年不如专科生。高校硕士生也出现“过剩”。但这种“过剩”其实是“相对过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现有的就业岗位相对饱和,这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国企、高校、科研单位等就业岗位相对饱和。另一方面,有些地区、行业、岗位急需人才,但又招不到人才。特别是艰苦地区、艰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但很少人愿意去。
“合适”是企业用人的根本
国家职业指导师鲍金勇
求职者找工作一般都是凭着自己的能力资源去竞争,因此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是找工作最基础的求职准备。
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讲,“合适”是企业找人和用人的根本,也是人才自身的职业定位。从长远来看,这样的模式利于用人单位用人效益,也利于人才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
大学不应成为“学历加工厂”
南开大学原校长毋国光认为
办大学最重要的就是办一个氛围,让社会看起来,你真的是一个纯洁的学术殿堂。大学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责任,也承担着比考研更重要的精神和使命。大学的精神一旦“虚脱”,近了说,大学就会沦为“学历加工厂”,远了说,我们失去的不止是思想与理想的殿堂,更失去了国家、民族的精神脊梁骨。
(www.chin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