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4版:洛阳·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觉得是文物,他主动捐给博物馆
雾霾天气里,您的口罩能防尘吗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1 月 11 日 星期    【打印】  
惦记幼时一块碑,马志海找了几十年,近日终于在中州渠里找到了
觉得是文物,他主动捐给博物馆
石碑上记载了100多年前修洛汴铁路等重要历史事件
    ▲ 众人抬着石碑准备装车
    ▲石碑上的碑文
    □记者 李燕锋 /文 记者 张晓理 /图

    幼时,家附近的一块碑丢了,马志海一直惦记着,并四处寻找。几十年后,他在中州渠里找到了它。不承想,这块碑记录了洛阳群众集资重修三圣慈悲堂的感人故事。昨天,马志海将自己在中州渠里“淘”到的这块石碑主动捐献给了市民俗博物馆。

    1 惦记幼时一块碑,老汉多年一直找

    “小时候在离家不远的三圣慈悲堂里有块碑,但后来不见了。”昨日上午,在瀍河回族区中窑村清真寺附近,61岁的马志海指着这块让他惦记了几十年的石碑感慨着。

    这是一块高约1.2米,宽约0.6米的碑,碑首、碑身保存完整,碑座丢失。用半干的抹布轻轻擦拭,碑身的文字立刻清晰地呈现在眼前。碑身上部写着“永垂不朽”四字,碑文是“重修三圣慈悲堂碑记”。

    马志海笑着说,关于三圣慈悲堂,他仅存的记忆是有个小院落,里面供奉着道教圣人,具体是谁,说不清楚。唯一印象深刻的是慈悲堂里立着一块碑。

    “家里的老人们说,这块碑记录的是大家集资重修三圣慈悲堂的事儿,很有些年头了。”马志海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圣慈悲堂被毁,里面的东西荡然无存,当然也包括那块碑。

    石碑去哪儿了?想着它好歹是一件古物,记载的又是自己身边的事情,马志海的心里就一直放不下。

    他告诉我们,这些年里,一看到有修路、挖渠的,他都会跑去看看,希望能找到这块碑。

    2 石碑“现身”中州渠,老汉想方设法“淘”

    找了几十年,一直没找到,但马志海并未放弃。

    后来经多方打听,有热心人告诉他,碑其实是被推到中州渠里了。

    前段时间看到又开始修中州渠,他立即跑到施工单位,向对方说明情况,并留下联系方式,让施工人员一有发现就和他联系。

    几天前,正在家里忙活的马志海终于接到电话,对方告诉他,石碑在中窑村清真寺附近的中州渠里出现了。

    马志海喜出望外,立马赶到现场。几百斤的石碑“躺”在十几米深的渠内。马志海雇来吊车,请来帮手,经过一上午的努力,终于将石碑吊了出来。

    看到老马从渠里“淘”出来一块石碑,附近的群众都来看热闹,有人甚至表示愿意出几千块钱把这块碑买走。

    那怎么行?老马表示,这碑距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应该算文物。“是文物就得归国家。”老马说。于是他就给市文物局打电话。市文物局通知市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来看看,如果有价值,就将碑运到博物馆内保存。

    3 主动捐给博物馆,一段历史得显现

    昨日11时,在确定了这块石碑的价值后,市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决定将碑运回博物馆保存。

    市民俗博物馆副馆长田国杰介绍,从碑文来看,这块碑记载的是清宣统元年,即公元1909年瀍河回族区部分群众捐资修建三圣慈悲堂的事。

    按照记载,三圣慈悲堂原址在北窑村附近,也就是现在的市11中校园内。在光绪三十四年,即公元1908年的时候,因为要修洛汴铁路,三圣慈悲堂被拆除。1909年,当地的村民们为了纪念三圣慈悲堂曾经给大家带来的福祉,决定在现在的中窑村附近重修三圣慈悲堂。

    听闻要重修,村民们纷纷捐钱。按照碑文记载,捐1000文的大约有20多人,另外还有20多人捐500文,此外还有捐300文、200文的。田国杰说,根据碑文上大家捐钱的数额,可知重修的这个慈悲堂面积并不是很大,但足见群众对慈悲堂的怀念。

    有感于当地群众集资修三圣慈悲堂的行为,路过洛阳的山东曹州菏泽县五品衔理问张姓仁帮大家书写了碑文。顺着田国杰所指,我们在碑文上看到了张姓仁的名字。

    “这块碑虽然时间不算很长,只有104年的时间,但却记录了一些对洛阳来说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比如修洛汴铁路等,同时还记录了洛阳群众集资重修三圣慈悲堂的感人故事,值得我们收藏在博物馆里。”田国杰说。

    昨日12时,在将石碑装上车后,马志海也拿到了一本市民俗博物馆发放的捐赠证书。拿到这本证书,马文海笑着说压在自己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