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利
从上游果源到下游销售,洛阳湖滨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是否适合当前企业发展需求?对当地经济结构调整,甚至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洛阳湖滨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对此,笔者近日采访了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席升阳。在他看来,洛阳湖滨能在“三化”协调发展,尤其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三化”协调发展,又各有侧重
2012年11月,十八大刚闭幕,国务院就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有了纲领性文件。
《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总体要求指出,建设中原经济区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
席升阳说,“三化”协调发展究竟以哪一方面为龙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龙头应是新型城镇化。
席升阳说,这要从新型城镇化的产业关联来考虑。首先来看新型城镇化和工业的关系,新型城镇化建设会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下游需求强点,如城镇化发展中所需的水泥、钢铁、建材等,涉及几十个行业,新型城镇化建设会直接拉动工业向新型化方向发展。
其次来看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席升阳认为,农业现代化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农业土地的大规模流转。没有土地的大规模流转,难以发展现代化农业。只有通过城镇化建设,才能把农民变成市民,释放出大量土地,为土地流转作好准备,也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打好基础。
最后来看正在进行的新农村社区建设。席升阳说,从新农村建设到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打造“新农民”。“新农民”是用现代科技知识武装起来的,实际上,农民的身份没有改变。
产城共融,变农民为市民
要把农民彻底变成市民,改变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席升阳看来,还需要把新农村建设过渡到新型城镇化建设。
席升阳认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仅是高楼的简单聚集,更重要的是要城镇具有自我生长、自我复制的能力,即自我发展的能力。自我发展就需要产业。只有产业才能改变农民的收入增长方式,改变农村和城镇的经济增长方式;只有产业才能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
席升阳说,新型城镇化应该是产城共融的,即产业和城市相互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互补互惠。他认为,如果只有产业没有社区,那只是一个产业聚集区;如果只有社区没有产业,则只是一个生活区,真正的城镇化则是产城共融的。
这些都是洛阳湖滨在发展中需要考虑的大背景。只有认清这个背景,才能明确自身发展的方向,确立发展道路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