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1月21日至3月20日,我市将对全市范围内建筑工地及市政工程工地等的扬尘问题进行集中整治。(见本报11日A04版报道)
雾霾来袭,公众齐呼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客观上对政府部门治理污染形成“倒逼”之势。好的空气质量,是治理出来的,集中整治扬尘,可成为治理PM2.5的突破口之一。
PM2.5的来源是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扬尘等。统计数据表明,在部分城市,扬尘对PM2.5的“贡献率”达到了一半。
治理空气污染,要极力避免泛化的“共责任”——每名机动车主都有责任,每家工厂都有责任,到最后谁都没责任,而将治理城市扬尘作为抓手则不同:哪个工地扬尘追究哪个,哪辆自卸车扬尘追究哪辆!
治理扬尘不需要过多投入,不存在技术难题,部门分工明确,但最重要的,一是精细化管理,一是决心与力度。整治扬尘应立足问题想办法。比如,什么监控手段最管用?如何避免出现“缴费免责”的情况?
在确定各种标准之外,不妨做个扬尘管理流程图,对扬尘管理职责细化再细化,并与责任追究紧密结合。同时,让各种扬尘管理的技术规范更实更细一些,切忌粗放。当然,我们更希望这次集中整治不是一时之举,而是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