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样在寒风中站一天,大概能挣50元 | |
靠举广告牌儿挣钱的她每月送给贫困娃100个作业本
□据 《河南商报》1月15日A09版
核心提示
她今年73岁,老伴儿不在了,子女生活也不宽裕,但她坚持每月给贫困学生送100个作业本。她推着自行车卖过毛线、看过小区车棚、发过传单……她闲不住,总找零活儿干。上牙3年前就掉光了,可她舍不得镶;中午,她就着热水啃馒头。她说,趁自己还能动,多赚点儿、多省点儿,能给穷学生买字典。
1 一年多了她每个月送给穷学生100个作业本
1月14日上午,郑州市文化路和东风路交叉口向北500米处,一位老人举着广告牌儿。她叫董桂英,今年73岁,举广告牌儿或发传单是她每天的工作,一天下来能挣50元。
上个礼拜,她自己织了些毛衣、毛裤,托中原区绿东村街道办事处巡防中队给环卫工送过去。巡防队员王凤生说,董桂英经常来送东西,从2011年9月开始,她每个月都买100个作业本,通过巡防中队送到南阳、新乡、开封等地的贫困学校。“电视上那些穷学生太可怜了,我就抠点儿钱给他们买东西。”董桂英一只手举着牌子,另一只手放在嘴边哈气。
2 午饭是就着热水啃馒头,省钱给穷学生买字典
董桂英住在伏牛路伊河路附近,每天早上,她会坐上83路最早的一班车,途经23站,到达河南财经学院站,发发传单、举举广告牌儿,不能坐不能躺,就这样从上午7点40分一直工作到下午5点。她随身挎着一个大包,里面有馒头、热水,这是她的午饭。
董桂英笑的时候,上嘴唇会凹到嘴里,她的上牙在3年前就掉光了。“镶全牙得千把块,我这样能凑合。”董桂英说,省下来的钱多了,她就能给穷学生买字典,也能给自己的孩子补贴一点。
3 家境并不宽裕,小儿子治病还需她救济
董桂英有两儿两女,两个女儿是打工者,大儿子开出租车。“孩子们都可孝顺,我身上的棉袄还是俺妞给买的。”董桂英说。最让她不放心的是小儿子。董桂英的小儿子前几年因为意外事故受伤,行动不便无法挣钱,还要支付医药费。所以,董桂英退休后就不断想办法赚钱。
“趁着还能动,挣点儿钱总有用处。”她推着自行车卖过毛线,腿脚不灵便摔了一跤,把左手腕摔坏了,后来她就给小区看车棚。
她零零碎碎的进账,除了补贴小儿子,就是帮助她口中的“穷学生”。巡防队员翟建国说,董桂英没有老伴儿,自己住着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子,但坚持给不认识的学生送东西送了一年多的,还就只有她了。
|
张星南(右)为“春蕾女童”送去救助金 |
邓州老人捐款20万,身后只留20元
□据 《齐鲁晚报》1月15日A11版
她义务扫大街13年,她向灾区和贫困学生捐助20万余元。她去世的时候,存折上只有22.43元。
1923年,张星南在河南邓县(现为邓州市)出生,1950年2月到山东禹城工作。1983年,已经60岁的张星南向禹城市环卫队申请义务扫大街,她自己买来扫帚和铁锨,一扫就是13年,累计清扫街道1万余公里。1996年,73岁的她又向禹城市绿化队申请义务栽培花卉,先后插条培育月季18万株、大叶黄杨7万株,开垦绿地1万多平方米。
热心公益事业的张星南对自己却很抠,她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台21英寸的电视机。她的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现在我的离休金已经不少,除了维持生活和治病,把余下的钱全部有计划地回报社会。下午3点半,到银行提1000元交到市民政局,心里踏实。”
张星南在世时,一个月可以拿到离休金3400多元,2012年9月去世时,她的存折上只有22.43元。她在日记里写道:“很多人都劝我吃好的,不要再捐钱,还有人让我雇个保姆照顾我,这些好心人的心意我完全能领,可我就是做不到。”30多年来,老人以“服奉乐”的名字先后向社会、灾区和贫困学生捐款20万余元。据其亲属讲,就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老人最牵挂的还是捐助过的东明县一个孩子的学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