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他不是一名好学生,总觉得读书无用;工作后,他一头扎进各类古籍中,还收了好几名学生。
20年前,他在一家企业给老板当司机,每月拿着500元的薪水;如今,他每天品茗赏玉,过着闲云野鹤般的幸福生活。
老金说,自己这些变化,还要从玩玉说起。
1 初识美玉
小司机难挡诱惑
1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古玩城,找到了老金。他个子不高,说话少而慢,右手腕上戴着精美珠串,腰间别着精致玉牌。那天,老金娓娓讲述了这些年他与玉器的不解之缘。
老金今年40岁,老家在开封。1992年高中毕业后,他只身来到洛阳,在姑姑开的一家烟酒店做杂工。不到半年,老金就厌倦了烟酒店里日复一日的呆板生活,想换个工作。他翻了不少招聘广告,不是要求有学历,就是要求有工作经历,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最后无奈到一家企业给老板当司机,一个月只有500元工资。
后来,老金认识了一群玩玉的朋友,看着他们痴迷的模样,老金直纳闷儿:“这东西,不当吃不当喝,有啥稀罕的?”
“那是一个礼拜六,我当时就想着去玩玩,没想到‘一入侯门深似海’。”老金如此调侃自己跟玉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那一天,他和朋友到古玩城闲逛,一个小男孩向他兜售一件圆形玉器,开价150元。当时已近中午,老金急着回家,就随口还价:“30元我就买!”竟然成交了。
回家后,老金请几个玩玉的朋友帮忙鉴定,有人说真,有人说假。老金决定自己找答案,他疯狂地翻看玉器鉴定相关书籍,才知道那件宝贝叫玉剑首,是剑饰之一,与剑格、剑珌(bì)同为剑的装饰品。他如获至宝,兴奋得不得了,天天抱着那块玉睡觉。
这件意外得来的宝贝,激发了老金对玉的兴趣,也让他踏上了十多年的玉器收藏之路。
2 恋上美玉
誓藏发簪千枚
玉器种类繁多,老金独爱高古玉(汉代以前的玉)。他说高古玉是中国玉文化的源头,不仅富含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化内涵,还饱含古代制玉匠人对玉的崇敬之情。
高古玉存世稀少,需要藏家积累很多知识,才能辨别真伪,这对只有高中文化的老金来说绝非易事。为读懂美玉,老金开始挑灯夜读,他说:“刚开始那几年,我简直像着了魔一样,凡是和玉相关的书,拿到手里就舍不得放下。”
2002年,老金辞去工作,专职做起古玩生意,日日与美玉为伴。交谈间,老金从一个红色木盒中取出一块清代玉牌,上面刻有精美云纹,还雕着一头狮子,栩栩如生。曾有人出20万元想买下这块玉牌,老金没舍得卖,他说这是自己的“心头好”,要珍藏一生,别人出价再高也不卖。
跟玉器打了十多年交道,老金说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件藏品,却清楚地知道自己收藏了600多枚发簪。他有一个心愿,一定要集齐千枚发簪。老金说:“每一枚发簪就像一位佳人,有的低眉顺目,有的顾盼含情,不着一字,却让人心有灵犀。”
3 收藏美玉
要警惕三大误区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玉。近年来玉器收藏持续升温,甚至有藏友对心仪的玉器一掷千金,老金凭借自己多年的收藏经验,总结了三大玉器收藏的误区,供广大藏友参考。
误区一:盲目求白
和田玉洁白温润,是不少藏家的宠儿,但有的藏家盲目求白,只要看到白色玉石,就以为是和田玉,花高价购买。其实,白玉并非只有和田玉,青海玉、俄罗斯玉等都属于白玉,但价钱与和田玉相差甚远。
误区二:捡漏心理
有的藏家会怀着捡漏的想法买玉,渴望一夜暴富,结果往往掉进一些不良商家的圈套。藏家投资玉器时要保持良好心态,不求暴富,但求长久。
误区三:千金散尽
有的藏友为收藏心仪美玉,不惜散尽千金,这种心态不可取。赏玉需要宁静祥和的心态,切不可为求珍品,让生活陷入穷困潦倒的境地。
老金还编了一套顺口溜送给广大藏友:各地都有市场,农村天地更广,仿若沙里淘金,过程最是难忘。一旦有所收获,更是欣喜若狂,闲暇四处走走,古玩市场逛逛。注意小心应对,千万可别上当,收藏可以养心,心态却要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