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的成果,有个昵称叫“融融”,可爱、柔和、温情。 |
|
倦了,我冲一杯咖啡,盯着杯子发呆,竟捕捉到美丽一瞬:褐色的颗粒,倏地散开,在水中悬浮、降落,水色由高到低渐变。我轻轻搅拌,满杯皆是咖啡色,房间里弥漫着沁人的馨香,这种情景用“融”加以描述,再贴切不过了。
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浸润着时间的味道,演绎着渗透的传奇。一勺糖,融甜一杯水;一把盐,融咸一锅汤;一个辣椒,融辣火锅;一片香茗,融香甘泉,丰富生活的滋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融入勤奋的岁月;一夜东风,冰雪“融而为川渎”,融来明媚的春光;一滴墨,借笔之媒,晕染成水墨画,融成传世的珍迹。
我尤其喜欢用“融”来形容腌制菜品,那是菜蔬、调料与时间的完美结合,似乎可感其相融的声响,极富诗意。萝卜、白菜,加上食盐、辣子、花椒等,压实、密封在坛坛罐罐内,置于阴凉通风处,慢慢地在时间里发酵成美味的酸菜、泡菜,还有腌鱼、腊肉、咸鸭蛋等,通透相融,都能化作人间美食。
融,无形,是一种情感的交汇,凭借心灵的沟通,形成了彼此的默契。人海茫茫,走到一起是缘分;一男一女,相识、相知、相恋、相守,更是难得的福分。无数次的碰撞、磕拌,升华成相互的理解、包容、信任,在属于自己的小日子里,融得浓情蜜意,竟连长相也融成了“夫妻相”。
家庭成员间需要和睦,职场同事间需要融洽,社会人际间需要和谐。生活的圈子是无数个体在不同领域的交集,让邂逅成为永恒的要旨便是“融”。凡事少些争斗,多些忍让,少些固执,多些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抱成团、拧成绳,共同融入向好的洪流,必将在生活、工作中相互扶持、成就大我,无往而不胜。
于丹在央视讲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融”的真义:把生鸡蛋、胡萝卜、茶叶分别放在三个锅里煮。第一个锅里,生鸡蛋被煮熟,变得硬邦邦的。生活中有些故步自封的人,最后变得铁石心肠,被生活“煮”硬了。
第二个锅里的胡萝卜,经过煎熬被煮得软塌塌的,成了胡萝卜泥。有些人因为没有生命的坚持,不能够带给社会自己的能量,所以就失去了自我,被生活“煮”得没了个性。
第三个锅里的茶叶,在沸腾中舒展了、丰美了、滋润了,同时把无色无味的水变成了一锅香茶,在煎熬里成全了自己,也把它的美、爱和能量传递出去,改变了别人、改变了社会。
其实,这正是社会、个体间正能量与负能量的较量与融合。社会并不完美,个人也不是完人,学会适应,彼此融入,才会统一。有时,坚守并不合时宜,就要尝试接纳和改变;有时,妥协就会被现实无情地打败和抛弃;最好的便是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生共荣,做一片既能释放、传递正能量,又能承受煎熬、历练的“茶叶”。这便是做人、处世的通用法则。
“融”的成果,有个昵称叫“融融”,可爱、柔和、温情。春,融入人间,暖意融融。人与人,融洽和睦,其乐融融。社会,被爱包容,自会一派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