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新闻频道关注《百姓问政》 (视频截图) |
|
□记者 韩铁栓
核心提示
我市于2012年下半年启动的《百姓问政》栏目,从播出至今,一直深受群众的欢迎。近段时间,以央视为首的多家新闻媒体关注《百姓问政》,对我市的这种做法表示肯定。
▲▲洛阳《百姓问政》被央视关注
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13套)在一档新闻节目中,以《河南洛阳〈百姓问政〉电视直播: 播出6个月,整改问题382个》为题报道了我市《百姓问政》电视直播节目的开展情况,对将政府有关部门有没有为百姓办实事放到“放大镜”下接受检验的做法予以了肯定。
当日17:30播出的这期节目,时长约3分钟。记者注意到,这一报道主要结合1月22日我市举办的《百姓问政看落实》直播现场片段,对我市《百姓问政》节目的整体情况进行了报道。
报道说,6个月来,我市通过电视问政对群众关注的400个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改,整改问题382个,其中社会治安问题整改满意率达到了81.51%,对未整改到位的也再次列出了整改期限。报道最后说,现在全国都在进行改作风,那“什么是改作风呢?这就是改作风”。
▲▲各地媒体都给洛阳鼓掌
关注洛阳《百姓问政》栏目的不只有央视。记者了解到,自去年该栏目播出后,全国已有多家媒体对我市的这一做法表示肯定,为洛阳鼓掌、叫好。
27日,上海的东方卫视在《第一视频》栏目播出了4分多钟的《百姓当考官,给管理工作打分》专题报道,并对我市《百姓问政》通过收集群众意见、督察组暗访、群众热线反映、民评代表现场提问的方式予以肯定。
在此之前,1月25日的《中国青年报》也用3000多字的篇幅对《百姓问政》进行了报道。报道说,《百姓问政》收集整理的400个民生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已经得到解决。官员只有在平时多流汗,才能在电视上少流汗。
不仅如此,从去年8月我市开始进行《百姓问政》以来,人民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中原网等网站也对此给予了关注和报道。
▲▲实事实办成就《百姓问政》
“对于您的回答,我们一是失望,二是觉得被愚弄!”
“您对于当时治理问题的承诺只是一时的应付吗?”
…………
央视播出我市《百姓问政》有关新闻后,这些“经典”的言辞再次成了市民街谈巷议的焦点。有市民表示,看到个别政府官员在直播间答非所问被请下台或脸红、出汗,尴尬不已,他觉得“应该”,因为这至少说明,该官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或没有想出很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平时都在踏踏实实为群众办事,哪会出现“不知道”或语无伦次的现象?
市作风办负责人说:“让官员出丑并不是电视问政的目的。”这位负责人表示,《百姓问政》只是促进工作的手段之一,无论暗访还是面对面质疑,目的都是尽快解决问题。
不过,他也表示,为确保“问政”能收到实效,他们确实采取了几项防范措施:一是和节目组签保密协议,确保暗访片拍摄内容不提前外泄;二是评议代表随机抽取,每期代表的组成人员都不一样;三是热线电话临时接听。此外,对参与节目的各部门负责人,市作风办还要求必须一把手到场,一把手确实走不开或外出的,须报经市委、市政府同意,方可由主管副职代替到场。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百姓问政》才显得真实,也才能把问题真实暴露出来。”《百姓问政》节目一制片人表示。
▲▲《百姓问政》要走远,建立长效机制是关键
《百姓问政》节目这么受关注,怎样才能办得更红火,走得更远?
据了解,自去年8月8日我市开展《百姓问政》和《群众评诺》以来,我市共进行了14场《百姓问政》系列电视直播节目,有408万余人次参与投票、评议,此外还有很多市民、网民在洛阳网整改平台上发了大量有关帮助整改的建议和意见的帖子。
市作风办负责人表示,从这些数据来看,市民对这项活动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要想把成绩保持下去,取得更好的成效,关键还是得形成长效机制。比如那些久治不愈的城市顽疾,上了《百姓问政》便马上能得到解决,之前却一直无人问津。对这些民生问题,领导干部们究竟是“不能干”还是“不想干”?这些都需要监督机制来保证。
“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不能都要等到‘问政’时。”这位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