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攻略之二安全生活篇
放寒假了,家长们忙于工作,“小鬼当家”的时刻再次来临。
离开老师、家长的视线,孩子独自外出安全吗?一个人能当好家吗?怎样才能度过一个安全的假期?
1月25日、26日,为了检验“小鬼”们的安全意识和行为能力,本报记者作为“隐形人”跟踪、记录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上演的“任务真人秀”,并请专家进行点评,一起来看看吧。
镜头一
“豆丁”出行 不停上演马路惊魂
主角:晓亮(化名),7岁,涧西区英语学校二年级学生。
任务:从涧西区建设路出发,到西工区洛浦路的奶奶家送降压药。
测试:过马路和坐公交车安全。
25日,上午9点28分,晓亮终于到了奶奶家。此前,他从没有独自外出过。晓亮说,路上的经历,让他想起了动画片《鼹鼠的故事》,“小鼹鼠圆头圆脑的,还有点胆小,和我很像”。
上午8点,换好羽绒服、拎上装有药物的手提袋,晓亮走出了家门。“过马路一定要注意安全,别坐错车了……”晓亮的妈妈有说有笑地向儿子交代注意事项,尽力不让儿子发现自己心里的担忧。
8点3分,晓亮被路对面的音乐声吸引,径直穿过了重庆路中间的绿化带。这样横穿马路很危险,幸好此时路上没有车辆驶过。
8点10分,他在中州路口停了下来。车太多,他先往左边看了看,脚刚迈出去,一辆汽车疾驰而过,迈出去的脚又退了回来。他就这么左看右看,走走退退。就在他好不容易快要过去时,右边开过来一辆车速度太快,在他面前突然一个急刹车,停在离他2米远的地方。此时,记者在晓亮身侧半米的地方,已准备好随时将他带离危险地带。
车走了,晓亮来到公交站牌边。他表情木然,有点惊魂未定,直到101路公交车的刹车声把他“叫醒”。
“阿姨,快停快停,我要下车。”9点10分,在中州中路玻璃厂路口,公交车已经开始启动,晓亮才发现自己差点坐过站。
安全点评:老城区实验小学副校长 陈淑丽
从文中可以看出晓亮平时比较害羞,还有些胆小,这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纰漏,是平时缺乏实践所致。对于晓亮这样的孩子,家长要在平时多灌输交通安全知识,如告诉他们,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等绿灯,千万不要和机动车抢道,不要在马路上追逐、嬉闹;如果乘坐公交车,一定要在车停稳之后,再上下车。
此外,孩子如果单独外出,最好能让孩子带上一部手机或一张身份识别卡,卡上写有姓名、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以免孩子走丢。
镜头二
“小鬼当家” 当心陌生人来敲门
主角:小涛(化名),10岁,西苑路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
任务:不给陌生人开门,帮妈妈洗菜、蒸米。
测试:独自在家安全意识,用水、电、气安全。
25日,下午4点,西苑路一居民楼内,咣、咣、咣……记者边敲小涛家的门边问:“有人吗?”问了两遍之后,一个童声应道:“有,你是谁?”
“我是楼下的,快开门吧,你家的水漏到我家了。”记者的语气急促,门那边的小涛稍有迟疑后,便将门打开了。
“小朋友,为什么轻易就给陌生人开门呢?”进门后,记者对小涛说,“我不是楼下的邻居,叔叔是记者,刚才是故意测试你的警惕性。”小涛一听,当场就发了愣,在接了爸爸一通电话后,一声不响地坐到了沙发上。
按照事先的“计划”,晚上小涛的爸爸妈妈要“加班”,需要他把菜洗好、蒸上米饭。记者注意到,小涛很听话,他先洗菜,然后手也没有擦干,就要给电饭煲插上插头,被记者拦了下来。记者向小涛讲解了一番安全用电的基本知识。
“我一听漏水怕你着急,这才开了门,不过以后我会记住的。”记者起身要走时,他有点委屈地说了一句。
(下转D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