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6版:财富·农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争种“三好红薯” 争当“红薯大王”
汝南“周大棚” 念活“番茄经”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2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2009年,汝阳县农民李许召带头成立金涛红薯专业合作社,几年下来,好看、好吃、好卖的红薯让社员们赚了不少钱——
争种“三好红薯” 争当“红薯大王”
□记者 王振华 文/图
李许召和农业专家在新型红薯窖中查看洛薯13号
    核心提示

    42岁的李许召是汝阳县城关镇张河村农民,经过20多年摸索,他种植的红薯亩产近3000公斤。2009年,合作社成立后,周边农户不断加入。目前合作社以省、市、县、镇农技站和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已实现种、储、销一条龙服务。

    放远眼光 科学种地

    李许召1991年高中毕业后在外面闯荡了两年,回到老家后便扎根在这片黄土地里。汝阳是种植红薯的大县,当时他跟着乡亲们在贫瘠的丘陵山区大面积种植红薯。那时候种红薯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年景不好时产量很低,碰到丰收时又卖不出去。乡亲们忙活一年,口袋里往往落不下多少钱。

    在村里,李许召也算是个读过书的文化人,为了提高红薯产量,他从书店买来红薯高产栽培技术方面的书籍,还同时请教有经验的老农。经过几年的摸索,他认为想摆脱靠天吃饭的种地模式,必须放开眼光,走出去向专家学习,只有科学种植、合理营销,红薯才能丰收,农民才能挣到钱。李许召每年都去外地考察,碰到新品种就引进回来尝试种植,这使得他种植的红薯产量由原来的亩产1000公斤逐渐增长到2000公斤甚至更多。每当一个新品种试种成功后,他就把优质种苗和种植技术推广给乡亲们,当地红薯产量得到普遍提高。

    近年来,他先后到省农科院、市农科院、南召县脱毒繁育基地学习技术,尝试着引进新品种,先后引进四大系列116个红薯新品种。

    成立合作社 人多力量大

    为进一步搞好红薯开发,2009年8月,李许召创办了汝阳县金涛红薯专业合作社,吸收附近的农户入社,大家联合起来共同挣钱。他请来专家在育苗、生产、储藏过程中对合作社社员进行技术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先进的种植技术。他还在家乡相继建起了红薯新品种展示田和汝阳县红薯新品种示范基地。2011年6月,李许召出资建了4个新型的红薯窖,用来储藏红薯。

    近日,记者来到李许召的红薯基地,在一处红薯窖中满满地摆放着个儿大、皮儿红的红薯,李许召拿起一个说:“这是从咱市农科院引进的品种洛薯13号,不但卖相好,而且品质高。储藏后装成礼品箱,每箱7.5公斤的红薯能卖到40元,比加工成粉条的利润还高。”

    一人富了不算富 共同致富才是富

    2012年气候适宜,李许召种的50亩红薯喜获丰收,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他种的红薯香甜可口,在红薯收获季节和冬季,都能吸引大量外地客商前来选购。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赚钱了才能真富起来。从金秋收获以来,合作社红薯源源不断地销往平顶山、驻马店、漯河等地。“2012年合作社种了300多亩红薯,鲜红薯收购时5毛钱一斤,大概卖了60万元;经过储藏后,现在能卖到1块钱一斤,估计还能卖出百十万的价钱。”李许召一边说一边大概盘算了一下:“今年的产值大概能达到160万元。”

    2008年李许召获河南省政府颁发的“农民致富能手”荣誉称号;同年,他研发出红薯茎尖及叶柄的保鲜技术,获得汝阳县科技进步三等奖;金涛红薯专业合作社还注册了青龙沟牌系列红薯商标。李许召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薯大王”。他说:“种地不光凭力气,更重要的是靠科技。”

    汝阳县农业局副局长付明哲说,汝阳县目前红薯种植面积将近10万亩,农民种植1亩红薯的收入一般可达2000元,经过储藏之后收入超过3000元,人人都争当“红薯大王”。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