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簧门”
(新华社发) | |
□据
新华社
核心提示
为讨千元工资,得办9种证;“4次还急,还有20多次的呢”……中央三令五申不准拖欠农民工工资,但在现实面前一些被欠薪者仍倍感无助与无奈,频繁遭遇“弹簧门”。艰难讨薪的背后,折射的是一些部门“踢皮球”式的工作作风难改。
1 讨千元工资需办9种证明
49岁的朱曼,是沈阳大东区一家私营口腔诊所的勤杂工。仅为被拖欠的千元工资,今年一个月里朱曼奔走于三家部门陈述情况、填写表格、搜集材料,年前的结果是——
仲裁部门:回去补全手续再来。监察大队:几个月也不一定有结果。
两个月前,在诊所擦镜子时,朱曼不小心割伤手指需植皮,养伤期间老板放话“别来了”,当月1070元的工资也随之没了踪影。朱曼被迫走上讨薪之路。
“相关手续带全了?”朱曼刚坐到沈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接待大厅,一名李姓工作人员就问。桌上的一排表格,从左至右依次是终止劳动合同证明书、公司登记情况咨询卡、仲裁争议申请书,另有一张劳动争议案件证据清单列着申诉者需要提供的9种证明。
李姓工作人员掰着手指头说:“你要先到工商局查询并打印出你所在单位的登记信息资料,然后提供你的9种书面证明,包括解雇书面证明、考勤卡、工资单明细复印件等,再填写一份劳动仲裁申请书,才可以立案。”
“这些材料老板也不会给我啊!”在诊所工作近4年的朱曼不知道还有这么多证明,解雇是口头的,至于公司情况咨询卡,朱曼更不知为何物。
李姓工作人员两手一摊说:“找劳动监察部门把材料补全了吧。”
朱曼踏进大东区劳动监察大队的大门,一名张姓工作人员帮她办理了登记,并打断她的陈述:“行了,这事儿我们见得多了,会尽快调查取证,你回去等信儿吧。你要有心理准备,流程走完得好几个月,也不一定能拿到工资。”
一个月来,朱曼感觉自己像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身心俱疲且白费工夫。她想不通,区区1000多元的工资,怎么就解决不了?
2 “4次还急,还有20多次的呢”
1月30日9时,沈阳市于洪区农民工维权中心接待大厅刚开门,就挤进数十名讨薪农民工。各式口音混杂着,大厅里熙熙攘攘。“我们被欠100多万呢!”“啥时候我们能进去?”一扇一尺见方的窗口,挤满了讨薪农民工的脑袋。
来自湖北省云梦县的李大三等20多位农民工,已是第四次到这里反映问题。去年在一个名叫“民亿苹果园”的项目干抹灰的活计,总共被欠工资20多万元。
李大三说,二包推大包,大包推给开发商,去了几次售楼处,就是拿不到钱。最后只能到维权中心,每次都要填单子、排号,还没个盼头。
李大三填写情况投诉书等了好一阵,凑到窗口央求说:“我来了第四次,能不能快点办啊?”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看了看说:“4次还急,还有20多次的呢。”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10时30分,记者来到与接待大厅一墙之隔的办公楼,被保安拦住。这扇玻璃大门装有电子门禁,须刷卡进入。记者在寒风中等了20多分钟后,保安仍不让进。
返回接待大厅后,记者再次询问工作人员:“能找下维权中心的负责人吗?”工作人员答:“这个不能告诉你。”
3 年年打工年年欠,谁让“清欠”力不从心
一边是国家不断加大解决欠薪的力度,一边是农民工无助无奈的身影。在这场年年上演的“岁末之战”中,相关部门的“清欠”工作总让人感到力不从心。
今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司法解释,这表明了国家对于查处欠薪犯罪的重视和决心。
全国律协公益法律委员会秘书长时福茂指出,农民工被欠薪是一环扣一环的,有时不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不给农民工钱。在“欠薪链条”中,每一环之间的利益错综复杂,形成环环相护的怪圈,这给“清欠”增加了难度。
“年年打工年年欠,一讨薪脑子就蒙。”作为一个底层的小包工头,李大三说:“天这么冷,老乡干了一年活还拿不到钱,都没脸回家过年。”这话听起来让人心酸,而更让人揪心的是,无法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兄弟不知还有多少?
辽宁泽云律师事务所律师崔永星认为,目前我国有数百万“手续不全”的工人,他们遭遇欠薪后,由于讨薪申诉手续的繁琐、流程的漫长,大多工人四处碰壁后只能选择放弃。工资难讨的背后,暴露出劳动监管流程与实际用工现状的脱节问题。
解决欠薪难,需从源头治理。专家建议,应推广一些省市覆盖全行业的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让用人单位在开工前向工会足额缴纳工资支付保证金,用制度遏制企业恶意欠薪的情况。
要拆除相关部门来回推诿的“弹簧门”。吉林省社科院付诚教授认为,相关部门应开辟农民工欠薪案件“绿色通道”,降低维权成本。
▲微评
当心“弹簧门”弹到你身上
□冯保萍
把讨薪者像个皮球一样踢来踢去,谁给了他们这样的权力?“4次还急,还有20多次的呢”,是什么让他们对讨薪者发出如此傲慢无礼的声音?
身心疲惫、满心焦虑的讨薪者想不通,我们也想不通。
面对农民工凄苦的面容和无奈的身影,难道他们就不动容?面对国家不断加大解决欠薪力度的一条条规定,难道他们就置若罔闻?
麻木!这不仅是心灵的麻木,还是道德的麻木。
也许,面对“清欠”工作的难度,工作人员有时也会因重重困难感到疲倦。你们应该明白,在求助者心中,你们是他们的救星,如果在你们这里失望而归,那么他们只能是失去血汗钱,那可是他们唯一的生活来源!想到这些,你们还能无动于衷吗?
不要抱怨这些工人“手续不全”,那是因为他们太渴望得到那份赖以糊口的工作。该反省的应该是有关部门。
在制度完善之前,相关部门还是尽快拆除那扇来回推诿的“弹簧门”吧。否则,在国家的相关规定面前,在舆论的严密监督下,“弹簧门”一旦弹回来,伤着的可能就是你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