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3版:乐活·讲述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城弄笛人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3 年 2 月 18 日 星期    【打印】  
TA有好手艺
洛城弄笛人
□记者 张丽娜 文/图
吹箫
做笛子
    出场

    这世上总是有那么一些执着的人,原本只是想找一支更顺手的笛子,吹出更优美的曲子,最后却将自己变成了制笛师。

    这世上总是有那么一些执着的人:因为想吃到最美味的蛋糕,所以学做蛋糕,结果成了顶尖的糕点师;而韩振国,原本只是想找一支更顺手的笛子,吹出更优美的曲子,最后却将自己变成了制笛师。

    我见到韩振国很是偶然。春节长假期间,友人过生日,呼朋唤友去吃火锅,有一清瘦的小伙子姗姗来迟。友人见了他很是兴奋:“你可来了!快看看我的箫,也不知怎么了,吹的时候漏气。”言罢取出一支箫递给小伙子。

    小伙子拿起箫一看,找了一把剪刀,寻了一点儿胶水,摆弄了一番,便递给友人:“好了,你吹一吹试试。”

    友人接过修好的箫吹起来,只闻那箫声浑厚动人。众人皆喜,都道小伙子手艺了得。

    我心存疑惑:“莫非你是修乐器的?”他笑了:“我是民乐教师,修乐器不是我的专业,不过我会做笛做箫。”

    一聊,得知韩振国今年30岁,乃洛阳理工学院民乐协会荣誉主席、主讲教师;课余做些横笛竖箫,在国内民乐圈儿中小有名气,许多外地的笛友、箫友特意请他制作乐器。

    再问他,因何去做笛做箫,是否自承家业?他还是笑:“我喜欢吹笛子,为了更好地驾驭乐器,吹出更好听的曲子,就要知道它的制作原理。”

    缘起

    同样一支笛子,不同的人吹出的声音迥然不同:吹得好了,是声音包着笛子,悦耳动听;吹得不好,是笛子包着声音,沉闷无味。

    韩振国祖籍河南,却生于新疆、长于新疆——父辈支援大西北建设,将他带到了那里。小振国10岁那年过春节,得了压岁钱,在街上玩耍,见路边有一老大爷在叫卖竹笛。为招徕顾客,老大爷吹起了笛子。那笛声婉转,清脆美妙,小振国被深深地吸引了。他蹲在路边,盯着吹笛人,支棱着耳朵听。老大爷见状向他招手,兜售笛子。小振国一吹,居然响了,感觉颇为神奇:一截竹子,钻几个洞,就能发出奇妙的声响,真是不可思议!

    他花6元钱买下了生命中的第一支竹笛,上音乐课的时候照着简谱自娱自乐,很是自豪。父亲见他吹得陶醉,还请了厂里的一位乐器高手教他吹笛。后来,韩振国考入新疆大学,学校规定,修习两门专业才能顺利毕业,他便在主修经济学之外,辅修艺术类竹笛专业,将有关竹笛的民乐知识十分系统地学了一遍,方知竹笛的学问大着呢,同样一支笛子,不同的人吹出的声音迥然不同:吹得好了,是声音包着笛子,悦耳动听;吹得不好,是笛子包着声音,沉闷无味。

    2007年, 韩振国大学毕业后,随父母迁居洛阳,一日闲弄竹笛,笛声被洛阳理工学院的学生们听到了,劝他来任教。

    洛阳理工学院民乐协会本是学生社团,经费不宽裕。韩振国被学生们的求学欲望所打动,有心推广传统民乐,拒收聘金,免费教授,从此每周五去代课,风雨无阻。

    寻根

    一根竹子变成竹笛,需要数年时间:先要长3年以上,砍下来又要阴干两年,转眼5年就过去了……

    韩振国初到洛阳,代课免费,靠四处做些其他营生维持生计。他志不在赚钱,一心想寻一支更称心的竹笛,于是,2009年,他只身去了杭州余杭中泰乡铜岭桥村——中国竹笛之乡。

    铜岭桥村盛产苦竹,这种竹子很适合做竹笛。当地人靠山吃山,家家户户做竹笛,流水线作业,有的专管烤竹,有的专管钻洞,有的专管缠线,分工合作,效率很高,国内市场上有七成的竹笛产自这里。

    当地人告诉韩振国,要制成一支竹笛需要数年时间:3年以上的老竹子才能制笛。老竹子密度高,做出来的竹笛音色通透扎实。也就是说,要等竹子至少长到3年。竹子砍下来后,要自然阴干,又得等上两年。

    之后,要将竹子悬空架在炭火上烘烤,把竹子中的水分烤出来。火候要恰到好处,不能烤得太干,否则做出的笛子声音是散的;也不能让它太湿,否则声音不通透。然后,还有去皮、清理内膛、钻吹孔、定调门、弹线打眼、上漆、刻字、缠线等多道工序。

    韩振国在那儿吃住数日,不仅没花钱,反而赚了不少钱。钻好孔洞的竹笛要调音,此非专业人士不能为。一支竹笛要钻12个眼,调音师要根据竹子的长短粗细为竹笛定调门,调节孔洞间的距离。每个调门间的差距往往只有1毫米,却决定了竹笛的音质。

    为一支竹笛调音,收费8元至50元不等。韩振国不记得自己赚了多少钱,只记得终于淘到了5支称心的竹笛,花了2000多元。

    延续

    人应驾驭器,而不能为器所驾驭。对真正的武林高手来说,兵器不分高低,皆可爆发撼人威力。

    2010年,韩振国又去了铜岭桥村,偶遇中国制笛大师周林生。周林生听韩振国吹笛不疾不徐、圆润悦耳,非常满意,便与其秉烛夜谈,说了一番颇含深意的话:“笛子不好使,是因为人未真正了解笛子,反被笛子控制了。对功力深厚的武林高手来说,兵器不分高低,皆可爆发撼人威力。在不会吹笛的人手里,笛子只是竹器;在会用它的人手里,才是乐器。想吹好笛子,最好学学做笛子,了解它的特性,方能得手应心。”

    韩振国深以为然,便在村里拜师学艺,采购了一批竹料回洛制笛。这批料子,最后变成笛子的只近三成。“钻洞调音最关键,也最难,挖一刀调门就变了,后来我只敢拿砂纸一点点去磨洞眼。”此番练手为韩振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他到栾川挖竹子时,已是胸有成竹:“平地上的竹子都不行,密度达不到;贫瘠的山梁上长的竹子才好,坚韧,密实,选那长了七八年的,做笛箫正好。”自古笛箫不分家,做箫的手艺是他自己摸索出来的。

    2011年,韩振国再去铜岭桥村,果断地承包了一片竹林,正式将兴趣变为工作,以制售笛、箫为生。

    去年8月,我国的竹笛大师刘森、周林生以及全国各地的竹笛爱好者齐聚洛城,交流雅趣,探究竹笛发源史。“最新的史料表明,黄帝命伶伦制乐,首创音律,用的就是洛宁竹子,可见笛子的发源地就在洛阳呢。”韩振国在这场“洛城闻笛”交流会上多有收获,而他所制作的笛子也为笛友们所推崇。

    韩振国制笛,做得兴起,废寝忘食,做好了自个儿先过把瘾,有得意之作舍不得卖,遇到知音,却慷慨赠送,号称“结缘”。问他将来有何规划,他言简意赅地迸出8个字:“育人为本,弘扬国乐。”

    你若有意跟韩老师学吹笛吹箫,欢迎到洛阳理工学院民乐协会上课,每周五晚上7点开课,别迟到哦!

    做毛笔的、磨菜刀的、扎灯笼的、做虎头鞋的……都是我们这个栏目要找的人。在机械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现代社会,匠人文化式微。走街串巷的手艺人越来越少,他们模糊的背影渐渐消失在现代文明的街角,但仍有一些向往朴素美好、追求本真生活的人,推崇并坚守着人类最质朴、最原始的劳动方式。

    在他们的影响下,一度消失的手艺有了复兴的趋势。今天,请和我们一起去寻访隐匿于这个城市的那些手艺人。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欢迎拨打13383792808报料。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