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在和美国人接触中,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他们的自信,无论男女老少,自信几乎体现在他们的方方面面。
美国人的自信从何而来?是与生俱来还是后天培养?在美国考察期间我发现,这种自信,与学校的自信教育密不可分。
在美国的课堂上,学生们会拿出自己设计的如何解决水污染、关注植被等问题来拯救地球的方案向老师和同学们介绍。我在美国校园里随便问了几个孩子最崇拜的人是谁,结果,很少有孩子说崇拜华盛顿、林肯或者比尔·盖茨这些杰出的人物,他们崇拜的大都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或者是要好的同学、朋友,甚至有人崇拜自己。
美国教育强调动手“做”,让孩子们在“做”中学习,在“做”中体会,在“做”中成长,在“做”中培养自信。
“做”很重要
美国学校强调的是普通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为自己或他人的家庭服务,剪草、修车、护理等都进入了课堂。过去我不明白美国的孩子为什么那么愿意做义工,考察中发现,美国的孩子最初做义工大都是因为能够得到一些奖励,在这样一次次收到奖励后,便渐渐有了主动服务的意识和习惯。
平等地“做”更重要
美国的学校没有学生干部,各班的班务都分给了班里的学生,并定期进行轮换;课堂学习一般是小组式的讨论学习,没有固定的组长。总之,学校采取一切措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孩子们的平等意识,让人人都认为自己很重要。
与众不同地“做”最重要
看到孩子在纸上作画不奇怪,但看到孩子在鞋子上作画就不能不让人觉得奇怪了,鞋子款式各式各样,创意也各不相同,那些奇思妙想往往让人目瞪口呆。我特意问过学校的美术老师有没有想过这样上课,老师说想过,但多数孩子和家长认为鞋子是穿的,不是用来画画的。
洛阳孩子正在体验“做”
“做”是一种体验,“做”是一种能力,“做”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其实快乐比什么都重要,快乐本身来源于参与和实践的体验。“在体验中快乐成长”不只是一句话,它需要更加广泛的实践体验平台、更加完善的保障机制和模式化的教育、教学流程来保证实施,这也正是我们学校承担的国家级的“十二五”规划的课题“体验教育模式的研究”的初衷。
美国教育并不是毫无瑕疵,例如他们的课堂过于松懈,几无章法、纪律可言。我就曾在课堂上看到一对旁若无人地拥吻在一起的男女学生。我想,中美教育中一定有一条中间的道路可以走,就像学习游泳一样,既不是要求孩子在岸上纸上谈兵,也不是把孩子直接推到水里任其扑腾,而是带到游泳池里,有场景、有要求、有方法,让孩子在游泳池中学会游泳。
(本文作者为洛阳市实验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