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市城关镇老城村有位农民今年71岁,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却做了一件“文化事”——他花了10余年时间编写了一本6.48万字的专著《偃师老城》,目前该书已送入中州古籍出版社,并进入校检阶段。这位老农名叫王德生,提起他做的这件事,村民都觉得很了不起。
1935年,伊河、洛河、黄河暴涨,将偃师老县城淹没于滔滔洪水之中。此后,老县城迁至火车站北重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变成了如今的模样。王德生是土生土长的老城村人,目睹了偃师老县城的变迁。虽然仅有初中文化,但他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偃师老县城数千年的文明发展、沧桑巨变记录下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搜集资料、实地查看,并向知情人了解情况,经过研究梳理后,断断续续写了10余年。
刚开始,王德生用笔写了3万多字。2010年,王德生的女儿送来一台旧电脑,他学会了上网看新闻,后来,他发现用电脑写书很方便。“我不会打字,只好用手写板‘写’到电脑上。”王德生说,后来,他不仅自学了排版,还能熟练地在网上搜集相关历史资料。去年年底,6.48万字的《偃师老城》终于完成,并送到出版社。
《偃师老城》共分12个章节,从历史、地理与文化方面记录了偃师老县城3000年来的发展与变化。王德生从武王伐纣和《利簋铭》写起,叙述了东周、秦、汉、曹魏、西晋、北魏、宋、元、明、清等多个朝代在偃师老县城设置或废弃县城的历史,并列出偃师历代县官一览表。该书探索了中国共产党在偃师老县城数十年的发展史,并介绍了县城的地理沿革、历史文化、宗教文化,详细描述了老县城过去存在的多个庙宇及历代名人。王德生说:“偃师老县城是一个古城,街道比较窄,现在都变成现代工业区了。”
当被问起为何要写这本书时,憨厚的王德生说:“我想把历史记录下来,让后代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