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日,第四届春节河洛文化庙会落下帷幕。作为历时最长的一届庙会,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有超过90万人次来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在这里看表演、玩游戏、品美食,感受河洛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年年举办的庙会,除了热闹与喧嚣,给我们留下了哪些思考?下一步,我们该如何打这张贴着河洛文化标签的庙会牌呢?
1 人数空前,热度不减
昨日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隋唐城遗址植物园西门,还没进门就听到里面传来阵阵擂鼓声。尽管昨日天气欠佳,但仍有不少市民带着家人来到这里,看到演员们卖力的表演,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春节假期过后,不管人多人少,庙会每天节目不减少。”本届庙会的指挥长刘军生说,尽管正月初六以后来庙会的总人数不如前几天,但活动的热度并未减退。
本届庙会,吸引了超过90万人次游客。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游客中,来自山东、河北等地的外地游客就有十一二万人。
2 受欢迎的老游戏,还能催生庙会经济
今年的庙会为什么能一直这么火?
本届庙会的策划执行人程宇飞认为,作为一项传统的节会活动,民俗庙会要有特色、接地气。节目的安排也最好能照顾到所有年龄层次的人,毕竟来逛庙会的大多数人都以家庭为单位。
“越土的东西越吸引人。”程宇飞说,今年的庙会上设有农耕展示区,看着咯吱咯吱转的纺线车,听着对传统农具犁、锄、耙用法的讲解,别说小孩子,就连很多成年人也看得仔细,听得津津有味。
在老游戏区,滚铁环、跳绳、跳房子等老游戏,以很好的互动性受到游客欢迎。同时,有些游戏还催生了新的庙会经济,比如滚铁环游戏。不少孩子在玩了这个老游戏后觉得不过瘾,还想带一个回家玩,于是不少摊位前很快出现了一批铁环。这样一来,孩子玩得开心,商家也赚得不亦乐乎。
另外,庙会上的高空舞狮、二鬼摔跤、挠阁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吹糖人、做糖画、捏面人、做草编等传统手工艺,也格外受青睐。
3 热闹的同时也得“脸面”干净
植物园的中央花坛处是通往美食区、工艺品区等区域的“枢纽”,昨日,记者看到这里的地面上有黑乎乎的污渍。
刘军生说,放眼全国,安全和卫生一直是各地庙会最大的问题。本届庙会上,他们每天安排300名保洁员打扫卫生,每天的垃圾也都会及时清运。不过和史无前例的人数相比,产生的垃圾也是蔚为壮观。人数最多的一天,工作人员清理的垃圾装满了整整60辆垃圾车。
“你能看到的污渍基本都是油污。”刘军生说,如果明年他们还能继续承办庙会,就打算在美食区铺上红地毯,这样就能大大减少油污对地面的污染。
从今天开始,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就开始冲洗地面,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它恢复往日干净模样。
4 淡化商业味儿,回归传统
如此红火的庙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又如何呢?
刘军生说,由于一些表演需要付费,再加上前期一些设施投入等,看似红火的庙会实则微利经营。如何才能既赚了吆喝,又实现了赢利,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呢?
曾执行过不少大型活动的程宇飞说,和一般的经营活动相比,庙会应该反其道而行之——不要急于求成,而是淡化商业味儿。如果大家买票进来后,发现不管参与什么活动都要收费,就容易产生反感,并降低逛庙会的兴致。因此,今年的庙会免费玩的活动非常多。他说,庙会的精髓就是民族传统文化,多引进一些吸引人的民俗活动,多做一些主题活动,都能产生明显的聚客效应。
“通过这些活动,产生了口碑,来逛庙会的人多了,大家玩得开心了,随之而来的也就是客观的经济效益了。”程宇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