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李先生在西工区开服装店,数日前,他的银行账户里莫名“多出”900多万元,后又莫名“消失”。银行方面称,这是移动平台发生故障,发错了短信。(见本报昨日A09版报道)
李先生收到的只是错发的短信,“来去匆匆”的900多万元其实并没有进到他的账户里。虽然费了点事,受了点惊,但不管咋说,当他找上门询问情况时,银行负责人“深表歉意”,也算是有个交代。
记者挺贴心,又专门帮大家咨询了一个问题:要是储户的账户真被误转入钱,咋办?律师说,要真那样,储户应该及时联系银行,切不可私自挪用;如果储户拒绝归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而且,银行也有权直接将这笔钱划走!
我们知道,律师说的是事实。可是,这又是多么没有道理的“有权直接划走”。好比你跟我是邻居,你家院里养的鸡跳进我家院里了,吓了我一跳。你要是敲我的门,诚恳道歉,我确实不该无理取闹,非扣下这只鸡。但你要是一声不吭跳墙过来,抱着鸡又跳墙回去,我肯定不答应。
假如巨款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留给储户的只是几条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短信,客户对私人账户的知情权、处分权何在?银行因为自己的过错,给客户带来莫名其妙的骚扰,还擅自对客户账户进行操作,客户的尊严和权利何在?双方平等的契约关系何在?
当不少中国储户的权利被傲慢的银行无视时,英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台ATM发生故障,客户取款时会吐出双倍数额的现金。消息不胫而走,人们奔走相告,两个多小时内数百名客户取走现金。事后银行方面称错在自己,客户不必为银行工作失误负责,不用归还多余的钱。
不是自己的钱当然不能拿,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论是银行还是储户,都知道这个理。
那英国的银行为啥对客户这么“谄媚”?因为,英国的银行知道,其利润来自客户,损失点小钱赢得好口碑,有利于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据有利位置。
中国的银行不一样,其享受着垄断和权力的荫蔽,制定规则并知道储户只有遵守规则的份儿,自然霸气十足,不懂谦卑。
巨款来了又去让我们感到不满,不是因为没盼来天上掉馅饼而恼羞成怒,而是因为我们见多了银行或者其他占据垄断地位的市场主体的无理。这些靠民众养活、为民众服务的企业,似乎对自己的“失误”总有“豁免权”:他们出了错,可以不作解释,说是“失误”;你因为他们的“失误”得利了,就是“不当得利”,要负法律责任!
倚仗强势地位,把承担风险、修补漏洞的责任都推给民众,这样的“服务者”,大家永远难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