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从上周开始,国际油价有大幅下跌之势,国家发改委却在这个关头发出通知:自25日零时起,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上调。令人尴尬的是,中国台湾几乎同时下调了油价。(见今日本报B05版报道)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赵东海已带头要求国家发改委公开提高成品油价格的法律依据。
国家发改委表示委屈:本轮调价距上次已过了69个工作日,按照国家现行的调价机制,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实际上,国内成品油本应该更早完成调价,正是人性化地考虑到春运等因素,提价的闸刀才迟迟没有动。
问题是,国际油价不会因为国家发改委的延迟调价而不降价。于是,“22个工作日”机制、弹性调价职能,与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变化,出现了矛盾。
于是,不合理的定价机制“里外不是人”。再接着,所谓传说中的“10日定价机制”等呼声甚高。
然而,今天的油价逆势上涨,真是定价机制惹的祸?
垄断症结不解,中国油价重返“8元时代”不奇怪。新华社官方微博27日说得更直接:“别再娇惯这些垄断大佬了!这些垄断企业什么时候才能摆脱‘糖罐子’,不再骑在消费者头上当‘小皇帝’,真正在市场化的大海里游一回泳?”
缺乏市场竞争,幻想通过官方机制将价格拉下来,可能吗?
另外是“加成”问题。我国油价中除包含30%左右的各种税费外,还有石油特别收益金,起征点是每桶55美元,实行5级超额累进税率。这就是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强调“单就‘裸价’来说,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一直比美国低”的根源。
不改变中国油企的市场地位及业态格局,“结构性减税”不能惠及成品油价格,高企的油价恐怕不会回归理性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