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日前,孟津县会盟镇台荫村的陆利峰在全省率先注册登记家庭农场。孟津工商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办理家庭农场营业执照的人可能越来越多。(见本报昨日A15版报道)
到农村包一块地,自己或者和亲朋一起种菜养鸡,当“农场主”——这是不少城里人的梦想。这些人中,有的是向往田园生活的老人,有的是在寻找成功路径的创业者。
孟津将有全省第一个家庭农场,让不少有意务农的洛阳市民动了心:洛阳多山地,很适合搞家庭农场,咱能办一个不?
这其实不太容易:农村土地多为集体所有,城市居民租用农村土地有难度;家庭农场说到底还是国家鼓励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产物,相较农村现有的“种粮大户”,城里人的种植、养殖技术,产品销售渠道乃至劳动力雇佣等问题都不好解决。
就孟津这家建设中的家庭农场来看,市民可参与的内容大概只能是“现实版开心农场”+“农家乐”:交纳费用“认领”一畦菜地、几只家禽,偶尔体验一下农夫生活,或者闲了去钓钓鱼放松一下。一句话,这种参与是“耍”,而不是实打实的“干”。
确实,对真正想参与家庭农场建设的城里人来说,这种“耍”的形式已经不新鲜,缺乏吸引力。
那么,如何“深度参与”家庭农场?对城里人来说,资金、经营意识、文化水平、人脉是优势,可以用提供资金或资源的方式参与农场建设,负责管理和销售;可以走“订单农业”的路子,先期与超市或社区签订购销合同等。
只要充分发挥优势,找准特色定位,找到内行帮忙,用好扶持政策,对洛阳市民来说,不论是想改变生活方式,还是想抓住投资机遇,刚露头的家庭农场都是个机会。